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讲述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唐慧玲
转眼之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27年。这些年来,我亲身参与了扬州大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为了建好这门关键课程,学校党委持续加强思政课改革建设,构建了“专业思政—学科思政—校园思政—校外思政”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了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全社会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联动机制。这既为我们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搭建了广阔舞台。
为了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我们不断磨练内功。在教学内容上,既讲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大道理,也讲理论联系实际的小道理;既讲“两个大局”的世情国情,也讲在历史传承中锐意改革、砥砺前行的校史校情。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情景教学、研究性教学、互联网+教学等创新途径,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大思政课”课堂。
为了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我们就地取材,用淮扬人、淮扬事、扬大人、扬大事烹饪“淮扬风味”“扬大口味”的课堂教学案例。十年来,先后邀请16位“扬州好人”,35位“情暖校园人物”以及150多位“校园先锋”走上思政课讲台,打造了一堂堂鲜活的“大思政课”课堂。
为了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我们努力将论文写在“大思政课”的课堂上。十年来,我们承担了部省级以上思政课建设研究项目60余项,发表高水平思政教育研究成果500余项。我们在全校范围内组建各类红色理论宣讲团80余个,把思政课搬到企业、社区、乡村等基层一线,师生累计宣讲1200余场次,参与宣讲师生近3500余人,听众年均近5000人次。
站在新征程上,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我将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