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臻
“我们村弄的这个‘数字乡村’平台,是真正的高科技啊!把最近村里忙活的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那效率就是个高!”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冰岭山村党支部书记钱有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村干部通过这个平台分分钟就能掌握村里动态,第一时间就能了解村民的需求。”
6月的河湟谷地,绿意盎然,走进冰岭山村村委会的“数字乡村”监控室,大屏幕上,全村主要路口、重要场所、车辆通行、人员流动等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村是镇上实施数字乡镇建设的示范点。”钱有德介绍说,从数字触控一体机、村级云广播大喇叭、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硬件设备建设,到门户管理、组织管理、标签管理、沟通管理、流程管理,疫情防控、党建引领、美丽乡村、三务公开、乡村治理等软件设施,冰岭山村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
“村里每个人都下载了手机客户端,有什么事直接通过手机就能解决。”村民祁有仓向记者演示。
“想要看个就业信息、农业政策什么的,从手机上直接就能瞧见,方便得很。”村民秦德龙说。
“平台直接面向乡村干部与农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为乡镇基层治理和服务注入‘智慧基因’,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三合镇副镇长星桑曾才让介绍说,为提升发展数字乡镇的能力,三合镇开展了数字经济、数字知识、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培训。
目前,除了冰岭山村这个示范点,幸福家园、瓦窑台村、湾子村、寺台村、新安村、仲家村、祁新庄村的软硬件设施都已经建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联动、主体主动、媒体互动”的数字化乡镇发展良好氛围。
“数字乡村”平台是平安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农村市场服务的管理平台。“数字乡村”建设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它以数字化赋能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
“咔嚓……咔嚓……”随着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树枝修剪工作的完成,平安区小峡街道的李大妈拍手称赞道:“我们家住一楼,小区的杨树、柳树遮住了阳光,照不进家里面,给综治中心网格巡查员手机App上一上报,马上就有人来修剪。”
小峡街道有7个村是2016年拆迁安置的,几年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来的村民已完成了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完美转变,他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城镇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让他们感到诸多不便。
为提升治理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小峡街道着力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在数字化乡村建设上寻突破,充分发挥“智治”作用,探索推行“党建+数字化”融合机制,将街道党建品牌“一核多元”党建联盟与数字化乡村思路相融合,构建出“综治中心+网格员+App”反馈问题、党建联盟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上次在App上反馈的关于卫生院门前垃圾桶垃圾无人负责清理的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居民刘大爷说。
“我们得到反馈后,马上和物业协调,由片区物业统一管理,统一清理。同时,督促周边商铺一个商铺承包一个垃圾桶,及时倾倒垃圾,实行门前‘六包’责任制。”城管大队队长公保才让说。
“这些问题大多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却又是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问题。不同于行政化、垂直型的工作处理模式,党建联盟把各村和各职能部门整合在一起,有效配置和盘活了各类资源,工作方面有了新合力。”小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有志介绍,“数字乡村”平台将处理事务的各环节进行了高效整合,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每天巡视各小区反馈的问题,反映问题有了渠道,最终形成“数字化+党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使解决问题有了方法、反馈结果有了载体,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数字乡村”未来可期。随着海东市平安全区8个村5个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建成,数字元素将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并改变群众日常的点点滴滴,一幅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