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生们的“老师妈妈”和姐妹们的“娘家人”
——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蒙晓梅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韦柔妃
又是一个周末,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蒙晓梅正在赶往山区的路上。每到节假日,对蒙晓梅而言就是“下乡日”。她下乡的主要任务是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款物亲手交到山区孩子们的手里。
曾是乡村教师的蒙晓梅,现已是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但她的心里依旧忘不了孩子们。“虽然现在的工作更忙了,但山里的孩子是我永远的牵挂,总想为他们多做些事情。”蒙晓梅说。
近30年来,在她的努力下,近600名孩子收到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爱心资金和物资,全乡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20年,忻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但蒙晓梅没有停止她的公益事业,依旧作为“桥梁”传递着爱与关怀。
“为了难以割舍的孩子们”
蒙晓梅从小命运坎坷。1973年,蒙晓梅被忻城县北更乡一对夫妇收养。在这个家庭里,奶奶双目失明,养父上山砍柴摔断了腿,养母做完癌症手术后患有后遗症,家中没有劳动力,连温饱都是问题。
同村的父老乡亲知道后,经常拿着食物来接济蒙晓梅一家。吃着百家饭长大的蒙晓梅,渐渐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家境贫寒,养父母无力供她上学,热爱读书的蒙晓梅只能站在窗外听,就这样完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业。
蒙晓梅认真的模样打动了当时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让她进教室听课。期末时,蒙晓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升二年级的机会。蒙晓梅就这样在乡亲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
1991年,北更乡内仁村小学需要补充一名代课老师。彼时正在读高中的蒙晓梅,以自己会普通话教学的优势,成为一名代课教师。
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蒙晓梅欢欣不已,可当时微薄的收入又让她陷入两难。为了改善家里经济状况,她在代课一年后决定辞职,和朋友一起去珠海打工。
孩子们知道消息后,拉住她的手请求她不要离开。看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蒙晓梅最终决定留下来。“我选择留在大山,不仅是为了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也为了我难以割舍的孩子们。”蒙晓梅说。
1999年,蒙晓梅从内仁村小学调到北更乡中心小学工作。在这里,她看到了许多和自己一样出身贫寒的孩子。冬天里,很多孩子穿着破旧鞋子和单薄衣服,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
2010年12月,广西“良知公益”机构到北更乡中心小学走访,蒙晓梅从此加入志愿者队伍。她主动请缨作为学校对接人,联系公益机构,在那年冬天给当地贫困儿童发放了价值10万元的300个“温暖包”。
“孩子们因为有了过冬的衣服,笑得很灿烂。”蒙晓梅动情地说,“知道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孩子们,我更有信心在公益路上走下去。”
2011年5月,蒙晓梅与公益组织“麦田计划”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走访了北更乡多个村落,为北更乡贫困儿童争取到价值10多万元的“温暖包”、爱心书包等爱心物资,全乡37名代课教师每人每月获得100元资助金。
2013年,她促成广西“良知公益”在北更乡建立起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养站。通过助养站,85名贫困儿童每月获得100元助养金,直至大学毕业。同时,助养站服务范围还拓展到忻城县内的10个贫困乡镇,使更多贫困儿童得到了资助。
在蒙晓梅的影响下,很多曾经受到她帮助的学生也积极加入公益队伍,传承爱心接力棒。
“她是老师,也是妈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好学。”这是蒙晓梅的坚定信念与教学动力。
2014年的一个周末,蒙晓梅在校门口发现了樊秋亮。樊秋亮的奶奶告诉她,樊秋亮想读书,但因为家里穷,没钱供她上学,希望蒙晓梅能帮帮她。
蒙晓梅来到樊秋亮家,看到他们住的是透风漏雨的破屋子,家中还有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樊秋亮用她幼小的身躯,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这让蒙晓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再苦再难也要帮她一把。”蒙晓梅说。她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帮助樊秋亮一家解决温饱问题,让樊秋亮得以顺利上学。蒙晓梅在生活中也给予樊秋亮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告诉蒙晓梅,她也想成为一名有爱心的老师,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蓝柳娜也是蒙晓梅帮扶的学生之一。“除了奶奶,蒙老师是对我最好的人。”蓝柳娜两岁时,爷爷和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改嫁后,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蒙晓梅发现这个小女孩双脚走路很不协调,还一直眯着眼睛。
夏令营还没结束,她就带着蓝柳娜去县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蓝柳娜患有先天遗传弱视,医生告诉蒙晓梅如果不治疗,孩子会失明。但蒙晓梅心里清楚,孩子家里根本无力承担治疗费用。为了给蓝柳娜一个光明的未来,蒙晓梅联系公益组织帮忙,资助蓝柳娜治疗眼睛。每个月,蓝柳娜都要前往南宁的医院进行治疗,但10多个小时的往返路程,让奶奶有些吃不消。
蒙晓梅知道后,主动担起护送蓝柳娜的任务,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坚持护送了9年。这份坚持换来了“奇迹”,蓝柳娜的视力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争气的蓝柳娜考上了柳州民族高中,蒙晓梅也成了她的“家长”,参与其学习生活。
蒙晓梅为贫困山区儿童付出的爱得到孩子们的热烈回应。2020年母亲节,她收到了来自蓝柳娜的祝福:“是您让我感受到了母爱。一直以来,我都想叫你一声‘妈妈’,很想对您说,妈妈,我爱你。”
“成为身边姐妹的‘娘家人’”
2017年,蒙晓梅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蒙晓梅感到很自豪:“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回到家乡后,蒙晓梅深入机关、学校、农村、企业等,解读十九大报告,宣讲十九大精神。
2018年11月,蒙晓梅当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一名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小学教师到全国妇联常委,蒙晓梅感到很光荣,多了一重身份,添了一份职责。
“关爱的对象不仅仅是忻城县的贫困学生,还有妇女群众。”蒙晓梅说,“我不仅要继续做学生们的‘老师妈妈’,还要成为身边姐妹们温暖的‘娘家人’。”
为帮助更多姐妹了解党的政策理论,蒙晓梅多次深入基层宣讲。她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例子,宣讲风格生动活泼又有针对性,通俗易懂,深受欢迎。
“姐妹们要勇敢起来,我在2009年拿到了驾照,成为建村以来第一个女司机,而在此之前,我还是村里第一个女教师。”宣讲中,蒙晓梅经常分享自身经历,鼓励身边女性要敢于尝试与努力。
令蒙晓梅欣慰的是,宣讲期间,不止有女性,还有数十位男性,多是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也听得格外认真。蒙晓梅认为,要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不仅需要教育和引导妇女自身,男性也同样需要接受教育与引导。蒙晓梅相信,凭借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的号召力,男女平等观念更能传递到家家户户,帮助乡村树立新时代文明家风。
2020年,来宾市首家“三八红旗手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蒙晓梅作为带头人,激励更多妇女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我将积极发挥‘妇联人’的优势,组织师生员工、身边妇女群众争当巾帼‘战士’,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凝聚爱心,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蒙晓梅对记者说。
短评:爱是一道光
扎根山区三十年,蒙晓梅以师者之爱与责任,托起大山孩子的希望,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的前途命运。她如一盏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又如一道光,温暖明亮,指引孩子前行的方向。
教育,需要以心换心。蒙晓梅从小命运多舛,在各界帮助下成长成才,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将这种感恩之心贯穿于教书育人中,时时处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无私的爱温暖孩子的心灵,并得到了孩子们爱的回馈。
教育,需要润物无声。蒙晓梅三十年如一日,默默扎根深山,倾心耕耘,不问收获,坚持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她将教书职责、育人思想根植于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需要持之以恒。蒙晓梅投身山区教育三十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如今,不管岗位如何变化,她依然不舍牵挂,感怀铭心,将爱接力传递,使之成为照亮更多山区孩子和妇女的一道“光”,引领他们跨越山河,超越自我,逐梦前行。(作者: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1日 04版)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