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科技利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科技利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25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科技利器”

讲述人: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 杨振威

  今年7月20日,郑州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场降雨。依山而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寺,因受山体崖壁坍塌、山顶岩土体滑坡等因素影响,整体下沉了三米左右,并发生裂缝、漏雨、塌落、破损等险情。所幸,由于提前制定预案、封堵保护及时,石窟寺内几乎没有进水。我们为预防性保护而做的窟沿起了很大作用,虽然窟沿被砸坏,但文物安然无恙。

  文物遗迹年代久远,易受自然灾害威胁,特别是土木结构建筑和土遗址文物,最怕的就是水和火。河南文物建筑很多是传统民居式样,屋面多是干槎瓦做法,遇到水浸和暴雨冲刷,很容易漏雨、构件垮塌、屋面坍塌;墙体多为土坯砖加青砖砌筑,遇水常会墙体裂缝、整体歪闪乃至坍塌;院内排水多为地表径流,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常浸泡地基引发基础失稳、坍塌现象。此外,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河南古建筑面临的白蚁威胁日益严重。

  文物修缮一般采用传统技术,但不排斥新技术的运用。近年来,应力波、阻抗仪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文保工作中有较好应用,无人机测绘、三维扫描测绘等新兴测绘仪器提升了测绘的精度和速度。然而,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持续增多:灾害持续性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受灾文物构成复杂……今后,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科技利器”进入文物保护领域,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杨珏、常河、丁艳、王胜昔、李建斌、李韵 光明日报通讯员 汪悦)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5日 07版)

[ 责编:王丽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