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双双
“‘数字南京,文化名城’,这里有千年文脉,如今更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打造出新的城市名片。”日前,深圳文博会南京展区,由南京灵瞳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数字虚拟人,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段生动热情的“欢迎辞”。以“数字南京,文化名城”为主题,江苏南京在深圳文博会上全面展现了数字文化产业赋能城市美好生活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为传统文化打造新消费模式
数字化引领文化新消费,不断创造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新场景。传统文化如何抓住互联网转型机遇,在数字化、线上化的浪潮中拓展新艺术业态?以十竹斋为代表的艺术“老字号”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打造覆盖全国的数字化拍卖展览展示平台——十竹斋艺术品线上展拍平台。
十竹斋艺术集团隶属于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在今年的春季艺术品联合拍卖会期间,聚焦产业新赛道,十竹斋艺术集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十竹斋艺术品业务发展全面开花,形成了以云征集、云预展、云拍卖、云直播、云结算等为一体的云端全流程服务体系,8家在线拍卖平台全程直播出价,全网成交总额超千万元,带动城市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活跃度。
除了十竹斋,展会现场,由南京博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呈现的“ZHI艺:南京传统手工艺虚拟展示平台”同样借助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这一平台依托大数据和图像分析技术,打造的文化遗产资源库模型辅以动画、纹样拆解、互动游戏、场景游览、高清大图等形式,以交互性的数字技术为观众重新解读非遗工艺。现场观众点击图片,即可看到作品色彩的传统色名、不同色彩占比、色彩心理特征分析等内容,用数字化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展示了南京云锦文化知识。
近年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锚定“中国城市文化生活示范运营商”的新坐标,全力建设互联网文娱、十竹斋艺术、文化综合体、文化金融投资、文化科技创意五大产业板块,践行“南京文化缺什么、南京文投做什么”的准则,努力建立具有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扩大美好文化产品示范供给,连续3年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新业态赋能新体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是南京市越剧团打造的“金陵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凤凰台》,取自李白的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并由梅花奖得主、南京市越剧团毕派小生李晓旭倾情演绎,以越剧的形式讲好南京故事。9月23日,这一场景搬到了深圳文博会现场,借助南京市企业达斯琪研发的3D智能炫屏,重现了诗仙李白的浪漫情怀,赓续“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昌盛文脉。
数字化催生文化新业态,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近年来,南京以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文化新业态,以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
在深圳文博会现场,南京华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展台的《梦回金陵城》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围观。今年元旦期间,《梦回金陵城》系列在南京市夫子庙景区4万多平方米空间内埋入数十条故事线和近80个非玩家角色。此次文博会,华加文化带来了玩家入场时领到的档案袋,游玩空间内所有故事的初始线索都在档案袋中,观众使用《梦回金陵城》中的回溯VR系统,便可回到百年前的案发现场,在现场也能体验一把历史和未来科技融合的“侦探”。
“以往只能看、只能听,现在还可以化身角色参与其中,非常有意思。”观众张心程在现场体验后表示。
持续延长产业链条
文化新业态引领产业发展。深圳文博会现场,南京通过展示影视动漫、游戏娱乐、数字文化装备等重点领域的优秀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呈现了数字化赋予文化产业新动能的趋势。
由江苏原力数字科技公司制作出品的网络动画片《故宫里的大怪兽》,以孩童视角带领观众感受“故宫奇妙游”,新鲜的视听呈现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直观有趣。原力公司将“真人+计算机动画”演绎的《故宫里的大怪兽》搬到了文博会现场,展示3D数字内容制作行业的前沿技术。
顺应短视频发展潮流趋势,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出了360°AR环拍设备和人像复刻机3D互动装置。其中,人像复刻机互动装置采用3D写实创作,通过4K高清摄像头识别及后台软件处理,可将现实人像与虚拟3D影像共处于同一时间与空间,不仅支持真人视频识别,同时也支持3D写实和卡通风格的合成,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给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让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截至今年二季度,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1818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等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小类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文化互联网企业表现亮眼。
9月9日,南京受7月疫情影响而暂停营业的电影院、图书馆等密闭型文化娱乐场所重新恢复开放,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重新活跃起来。通过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能级,南京文化产业发展正克服疫情影响,持续释放数字文化产业新消费、新业态、新动能。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