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8-12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赵德武(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意见》和《纲要》对如何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给予了全面指导,对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实施好新时代劳动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需要从思想认识、实践举措及长效机制等方面夯实劳动教育工作。

  一

  抓好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大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时代脉络,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意义、要求和任务。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六个下功夫”,其中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有力助推。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离不开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离不开培养大学生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情感教育;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离不开对大学生劳动品德的培养;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离不开大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育;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离不开大学生劳动实践的锻炼;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离不开劳动天然具有的综合育人价值。

  准确认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要求。“五育并举”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构成了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统合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进程中。但在一些高校的“五育”工作中,依然存在“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态度消极,劳动教育在资源配置、政策推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不断深化和落实。对此,高校教育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拓宽劳动实践渠道,推动“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劳以创新”,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水平,需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多措并举。

  一是培育高校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和价值,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是开展好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高校除了课程教学之外,一定要开展好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借助高校各类教育平台形成系列劳动教育新模式,并做好劳动教育与常规教育的融合,与常态教育的兼顾,与日常课程的衔接,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养成产生持续效用。

  三是积极创建大学生劳动教育优秀课程。劳动教育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为此,必须保证课程教学中使用劳动要素的质量和效果,挖掘好所有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结合劳动教育的内容向大学生讲清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建设方向,积极打造劳动教育优秀课程。

  四是协同各方力量,打造大学生劳动教育共同体。在劳动教育中,要加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统一和有机结合,形成针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学校开设系列劳动主题教育,教师传授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学习劳动相关知识,社会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家庭培养劳动习惯,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久久为功,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为此,各高校可以建立常态化劳动教育统筹机制,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以有效的整体统筹保证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以精准的宏观指导保证劳动教育工作不失位、不移位,以有机的组织协调确保劳动教育工作的整体配合,以严实的督促检查保障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到各个学院(中心)形成联动,将“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好劳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典型示范+全面覆盖”,打造可持续的劳动教育平台。积极树立劳动教育的典型,以典型来牵引良性举措深入到各个单元,由点及面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注重深挖和总结高校职能部门和学院(中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搭好平台、建好项目,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全覆盖,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持续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探索建立将劳动教育纳入常规考核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例如,对学院(中心)、职能部门关涉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与年终考核挂钩,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职能部门评优评奖以及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形成既开放包容又闭环规整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2日 06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