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上海6月12日电(记者孟歆迪、曹继军)大场花格榫卯、罗泾十字挑花、淞南蛋雕、月浦竹编……6月12日一早,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门口的非遗市集上,一个个小摊位吸引了众多人关注。
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关心关怀和支持扶持,全面展示传统工艺振兴成果,营造全社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拉开了帷幕。
本次邀请展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要活动之一,在上海市共设1个主场馆和5个分场馆,展出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00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创作的1500余件(套)作品,编织扎制、剪纸刻绘,服饰制作、纺染织绣,家具建筑、金属加工、文房制作、印刷装裱、器具制作,雕刻塑造、陶瓷烧造、漆器髹饰等作品琳琅满目。既有展示建党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工艺精品,也有展示当代传统工艺传承人创作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代表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还有展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作品,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党和国家关心扶持下传承发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融入当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生动局面。
记者走进“百年百艺·薪火相传”非遗市集,在热闹的小摊位中,今年78岁的朱月舍奶奶显得异常安静,她正全神贯注地将“花衣裳”披在彩灯的骨架上。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罗店人告诉记者,她们年年都会带着罗店彩灯参加各种活动。
“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高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田蚕。”早年,《宝山县志》《罗溪镇志》中就已记载罗店古镇在新春佳节彩灯高挂的热闹场景。改革开放以来,罗店镇政府挖掘民间艺术,重振古镇雄风,从1982年举办罗店年会,1984年举办了彩龙灯会至今,罗店彩灯已经远涉重洋,到西欧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展览。
从为养家糊口在城隍庙练摊的手艺人,到在大场非遗传习所给退休工人授课的老师,在富有传奇色彩的易拉罐画传承人李雄刚的小摊位上,摆着一幅庆祝建党百年的易拉罐画,火红的旗帜在阳光下映着光泽。
大场易拉罐画是中华传统布贴画和剪纸技艺的衍生工艺品,虽然制作材料为近代产物,但其制作工艺仍延续传统技艺的制作方法,并结合易拉罐金属材料的特质,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工艺画,可谓“古技新颜”。
上海宝山坚持多年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并深受广大学生和市民的欢迎。因此,活动还邀请到了多位宝山区的“非遗小传人”,孩子们用自己的非遗作品向大家展示近年来非遗文化普及教育的丰硕成果。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在6月12日举办的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座谈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振兴传统工艺”的工作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大力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推动、全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作局面,我国传统工艺呈现出发展振兴的新气象。
非遗被保护、在丰富、正传承。据悉,此次邀请展将持续到7月11日,公众可直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进行预约后前往相关场馆进行参观。同时,本次展览相关展品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同步展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