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幸福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张哲浩 刘瑞一 光明网记者 孔繁鑫
五月初的陕西周至,猕猴桃花飘香,果农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陆续完成花粉授粉工作。
索江涛带着记者穿梭在他的大本营——猕猴桃示范园中,时而抬手摘下几朵猕猴桃花对比讲解雌雄异株和不同品种花叶的异同;时而低头从土里扒出几条蚯蚓展示土壤的绿色无害;时而指着果树枝条,用数据呈现高枝牵引技术带来的提质增产成效。这位80后新农人,讲起猕猴桃的种植、管理、销售时满怀热情。从他黝黑的皮肤和自豪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已经将根深扎在陕西周至这片沃土中,带领当地村民奔好日子成了他的光荣使命。
索江涛何许人也?他是常驻周至县的陕西省科技特派员,也是周至县农家乐果蔬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队的技术指导,而周至县的科技服务工作者和当地果农都习惯叫他索博士。
“我们的索博士年龄不大,懂得不少。”周至县农家乐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队成员、猕猴桃种植果农任东侠说,“他是果树学博士,先后到国内外各地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在我们眼中,索博士就是个百宝箱。”
在周至县农家乐果蔬专业合作社有个可容纳百人的培训室,这里几乎每月都有技术培训。每次培训,任东侠听得最多的就是“索博士来不来”“索博士咋还不来”,大家都盼着他来,一来就给围上,各类问题问个不停,索江涛耐心地一一解答。“大家都喜欢听索博士讲课,他讲课接地气,再高深的理论到他嘴里都能化繁为简,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任东侠说,“有一次培训,知道索博士要来,时间还没到,300多人就蜂拥而至。为了给果农腾空间,培训室里加了箩筐当凳子,还是坐不下,没座儿的人也舍不得走,趴在窗边听了两个多小时的课。”
从西安市里的办公大楼走向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索江涛的果树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他说:“人总得找到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果农家里的猕猴桃种植分布凌乱,你去了之后人家的猕猴桃树布局变得整齐科学了;果农正发愁质量提不高,产量上不去,你去了之后人家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果农整天盼着你去,见到你比亲人还亲,这样的工作怎么能没干劲呢。”
在乡村推广新技术需要漫长的过程,年轻人相对容易接受,但是多数上年纪的人并不愿意冒险尝试。任东侠是第一批主动带头示范,使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的果农。如今,她在新技术、新品种方面已经成了半个专家,也经常被果农围着问东问西。说起这些年的收获,任东侠开心得合不拢嘴:“索博士的到来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他不仅为我们带来新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品种,还带动我们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
如今,一些果农的猕猴桃园中明显可以看出科学种植、绿色种植的痕迹,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枝叶的分布、空间和光照的利用都有科学依据。科学种植的成效也直观地反映在产销数据上。任东侠告诉记者,同一个品种,因为品相、口感等差异,经过科学指导和普通果农家种植的价格能相差一到两倍;产量上,“翠香”“海沃德”等品种几乎实现了成倍增长;“瑞玉”等新品种则在质量和产量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逐渐成为更多果农向索江涛取经的内在动力。
2018年,索江涛被聘任为陕西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初到周至,他就整合资源优势,把自己的所学和经验与所在的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的雄厚科研力量相结合,发动乡土专家,组成服务队,建立广泛分布于陕西周至、武功、鄠邑区、杨凌等猕猴桃主产区镇村的30多个科技服务中心,提出了“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帮着农户销,产销共发展”科技服务理念和响亮口号。这些年,正是在做、带、帮、共发展服务理念的指导下,索江涛和他所在的技术服务队,通过服务站点示范园建设,结合常态化技术培训,将越来越多的果农带上一条被科技照亮的光明大道,从脱贫到致富,从传统种植到科学栽培,向科技要质量和产量,向绿色种植要长效发展。
周至县猕猴桃的提质增产只是索江涛用科技带动果农增收致富的缩影,索江涛的科技服务工作也只是陕西省长期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一个点。今年一月以来,陕西省科技厅农村处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职业农民等科技人才培训,水产团、苗木花卉团、小杂粮团、食用菌团等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基本实现全省覆盖,用科技助农,推动乡村振兴。
五月底六月初的周至,猕猴桃花瓣脱落,逐渐挂起了幼果。待到金秋十月,可以预见一片丰收景象,到那时,果农笑得甜,索江涛和大批像他一样的科技特派员一定笑得更甜。
扫一扫 看更多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2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