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02 06: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刘平安 刘瑞一 杨永林 光明网记者 孔繁鑫

  陕西,一块神奇而伟大的沃土。

  巍巍秦岭,滚滚黄河。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地理,孕育了绵延不绝、传唱千古的华夏文明。

  近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照耀下,陕西的仁人志士们发革命之先声,用信仰、热血和生命,书写了现代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诗章。

  从西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建立,到打响西北武装起义第一枪,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再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并由此出发,走向全国,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这块华夏大地上的革命圣地,为各个时期都提供了丰盈富足的物质和精神滋养。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党和革命事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13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13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的13年,是党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13年。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道出了多少共产党人心中的寻根情愫。

  “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陕西“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五项要求”新的重大使命。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

  一年来,陕西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谋深谋准谋实“十四五”发展,凝心聚力开局起步,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动车组列车行驶在西成高铁陕西汉中洋县段。新华社发

  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赳赳老秦的“拧劲儿”迎难而上,在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精彩,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去年以来,“谋深谋准谋实”成为陕西发展的高频词,更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指挥棒”。

  工业是陕西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7%。而在工业经济中,重点项目无疑是它的“四梁八柱”。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那么,抓工业、抓重点,陕西究竟如何破题?

  2020年11月3日,陕西省委书记和省长挂帅,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没有高质量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项目看实绩、以高质量项目比高下、以高质量项目论英雄。”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晓光介绍,观摩活动聚焦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目标任务,以“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为主题,按照“看新不看旧、看高不看低、看大不看小、看实不看虚”的原则,着眼产业链、创新链布局,着重选取重大工业项目、产业集群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在关中、陕北、陕南三个片区,现场观摩历时八天半时间,共观摩项目56个,总投资4258.2亿元。

  实举换来了实效。4月20日,陕西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揭晓: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2.79亿元,同比增长了15.4%,两年平均增长了4.4%。

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翠绿山峦中的革命圣地延安。新华社发

  “一季度总体呈现经济恢复有力、质量改善明显、后劲蓄势向好的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统计师胡清升说,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9%,投资、消费增速均超过30%,为全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多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次实现前移。其中,GDP增速位次比去年前移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次前移8位。

  “与全国经济发展同频,陕西一季度经济运行展现了一样的奋进姿态,为下阶段积攒起继续奔跑的底气与势能。”胡清升说。

  与此同时,陕西以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高速增长,工业发展的含金量在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持续投入中得以提升。从一季度发展情况来看,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28.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85倍,两年平均增长45.7%,有力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将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10大类、200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到2035年,陕西人均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

  “《纲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遵循,通篇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力求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具体化、可操作化,细化实化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15个方面60项任务、省委《建议》13个方面61项任务、《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29个方面159项具体任务,使规划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新部署新要求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陕西省省长赵一德说。

  《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等11项重点任务。“《纲要》始终聚焦谋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突出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纲要》还提出了153项重大工程、38个重大平台、56项重大政策和34项改革开放举措,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坚实支撑。”张晓光说。

  人心齐,泰山移。“下一步,我们坚持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新时代追赶超越,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说。

  科技,两链融合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陕西有100多所高等学校,1000多所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大省,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主要科技指标都保持在全国前列。

  据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5%和11.1%。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100家,同比增长41.8%,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科技创新已成为陕西的新名片。

  然而,与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的创新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成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

  孙科表示,这种科教资源存量优势与经济实力弱势之间的巨大落差,被经济界称之为“陕西现象”。在新发展阶段,陕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继而转化成发展优势呢?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去年以来,陕西紧紧扭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聚焦产业做活“两链”,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互为支撑,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赋能。

  更为可喜的是,伴随着“十四五”开局的动地鼓声和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铿锵足音,今年3月,承载着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重大使命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陕西西咸新区正式启航。

  “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优势,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让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有了融合发展的‘撬动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司晓宏表示。

  聚焦工业发展的动能转换,陕西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创新的“活水”在工业企业汩汩涌流。

  陕西省“十四五”规划释放出重磅信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位出道”,一些被“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将通过“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予以推进。据孙科介绍,2021年,陕西省将组建5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围绕能源化工、高端机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先进金属材料、空天动力、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10个省级科技重大项目,引导建立6个创新联合体。同时,陕西还将在高端机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通过深化“两链”融合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实现对接。

  截至目前,陕西省科技厅已经组织凝练了29个重点领域产业链,全图谱梳理了产业链的短板弱项,建立了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3张清单。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开展集中攻关,着力打通产业链的‘痛点’和创新链的‘堵点’,推动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从而开辟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特色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孙科说。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陕西科技,春光无限,值得期待。

  文化,以文化人可持续发展

  流光溢彩长安夜,火树银花不夜天。4月8日,陕西西安2100米长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夜色格外迷人。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从一千余年前唐长安城严整的坊市,到2020年7月名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历史与现代辉映交错、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

  立在街中的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武后行从、开元盛世等雕塑,展示着大唐时代的威仪。两侧排列开的陕西传统文化技艺摊铺和文化场馆,让人们看到社会生活历史的绵延赓续。

  “近年来,西安市把文化旅游发展当作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业从一般产业向支柱性产业、从区域发力向整体联动、从单一行业向复合行业、从经济产业向综合事业的各项转变,为加快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迈进、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动能,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表示。据介绍,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仅2020年,西安市就新增重点项目12个,推出招商项目69个,35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97.9亿元。

  龙头高扬,动能澎湃。而今,西安市探索的“文旅+”经验和做法,已经成为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追赶超越的一个显著亮点。

  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介绍,“十三五”期间,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增速,旅游业实现了“四个翻一番”,补短板、强弱项、增效能成果显著,“实现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陕西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83万户,全省规上文化企业从2015年的676家增加到2019年的1544家,营业收入从586.4亿元增加到1070.9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三。2020年创建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定3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陕西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211.59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3%和240%。2020年完成重点旅游建设项目821个,完成投资847.1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3.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765.55亿元;高A级旅游景区预约数据对接完成65家,视频监控数据完成76家,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陕西省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显著。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同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茅盾文学奖的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到领衔“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的贾平凹的第二部都市题材小说《暂坐》;从斩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的话剧《麻醉师》《平凡的世界》《共产党宣言》《柳青》,到5年间4次全国巡演、让40万观众领略到陕西文化魅力的话剧《白鹿原》,陕西影视、文学和话剧等作品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从荧屏、银幕、书店、剧院走进了百姓生活。

  “五年来,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西戏剧’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梦榆说。

  “站在新的起点,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助力陕西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助推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高阳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2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