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31 04: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李睿宸 见习记者 陈冠合

  初夏时节,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一条穿过多座白族村落的生态廊道蜿蜒伸向远方。

  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碧蓝的湖水波澜不惊,郁郁葱葱的廊道上随处能听见小鸟在欢唱、四处都有各色鲜花绽放。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与本地市民欢笑着在漫步、拍照。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行走洱海生态廊道,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是经过多年艰难治理、转型发展后出现的新变化,也正是被誉为高原明珠之洱海应有的美貌。

  众所周知,被严重污染后的湖泊治理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保护治理好像洱海这样紧邻城市的高原湖泊,更是难上加难。大理州、大理市近些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给世人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治理转型不能回避突出矛盾,也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而是必须迎难而上,敢于动真碰硬,采取超常规举措。

  记得在1996年和2003年,作为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的洱海两次暴发全湖性蓝藻,水质急剧下降。

  2018年11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启抢救模式”,专门成立以省长任组长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保护治理。大理州、大理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手抓洱海保护治理,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尤其是在治理中超常施策,发扬“壮士断腕”精神,毅然采取了保护洱海的“七大行动”,全面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4月18日在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拍摄的泸沽湖。新华社发

  比如,铁腕整治沿湖的违章建筑、违规经营,2017年以来洱海流域共拆除违章建筑3458户45.49万平方米;从2017年起洱海流域实现大蒜“零种植”;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的46个规模养殖场;坚决停止海东开发建设;关闭退出洱海流域内除地热、矿泉水之外的所有矿山,并全面完成矿区生态修复;关停搬迁洱海流域3座水泥厂;完成了环湖1806户生态搬迁户的住房拆除任务,腾退近岸土地1029亩,真正做到了“人退湖进”;按国际一流标准打造环湖129公里生态廊道,在洱海边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这也是洱海保护治理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重大进展的重要原因。

  启示之二:在转型发展中,要确保高质量,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决不能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与老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我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采访中,记者高兴地看到,从大理州到大理市近年来切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绿色三张牌”的战略部署,在切实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的同时,不断以高水平保护治理倒逼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以特色小镇创建、旅游产品转型和业态升级推动“旅游革命”;切实把“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过程,倒逼洱海流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同时积极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和旅游等产业发展,不断推动“洱海绿色食品牌”和“苍洱大景区健康生活目的地”取得实质性突破。

  通过持续的艰苦努力,洱海水质下滑趋势现已基本得到遏制,近五年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水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洱海保护已由抢救性治理阶段进入保护性治理阶段。其实这就是大理在洱海保护治理思路上转变的成果。那就是决不能再走“靠海吃海”的老路,而是要敬畏洱海,呵护洱海,美丽洱海。正如大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晓玲所说:“我们不惜每年付出巨额的贷款利息建设这条生态廊道,走文旅结合之路,目的就是引导教育人民群众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昆明滇池草海。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经过长期治理后的昆明滇池草海。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记者了解到,5月18日下午,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针对滇池、杞麓湖等保护中的问题来一场“湖泊革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让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把湖泊保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为政一方的基本职责,把湖泊保护治理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长期关注洱海、滇池、泸沽湖、抚仙湖等云南9大高原湖泊保护的记者看来,要真正做到“湖泊革命”,须像大理那样下硬功夫抓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其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

洱海畔感悟转型发展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