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8 03: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李钰(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研究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关键的区域。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夯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绿色根基,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一直注重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充分体现“上游水平”,将生态作为发展的优先项,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刻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强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担起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上游流域系统性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多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配套方案,构建长江上游保护带和三大生态屏障,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深入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在全国首创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区县政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系统观念,努力建设好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重庆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尊重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关联性为前提,统筹开展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自然生态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宏观管控和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化传承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和贡献。重庆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持续开展天然林保护、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清船”“清网”“清江”“清湖”行动,实施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路子,致力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重庆严守生态红线,着重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重点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耕地综合生产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守住水资源的三条红线。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牢牢守住林业生态红线,夯实绿水青山的基础。按照“一岛、两江、三谷、四山”的总体布局,实施生态系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大类工程、22项子工程。认真抓好保护促绿色,努力建设好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坚持区域协同,强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合作互动机制,形成长江上游生态系统联防联治新格局

  长江上游生态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多个部门,需要系统治理和分类施策。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注重提升城市和乡村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更加令人向往。充分发挥长江水利委员会、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的作用,统筹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出台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约束机制。在法院设立环资庭,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综合受案模式和跨区域集中管辖;探索建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以司法手段助推形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联防联治新格局。加快建立各级部门的考核机制,明确各区域、各部门的考核细则,强化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针对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强化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而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目前,成渝地区已初步建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合作机制,致力于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衔接,加强在跨境河流污染联防联控、生态空间一体化管控等方面的协商互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统一谋划、共同实施,推进成渝地区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流域为单元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明确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生态功能定位和生态保护目标,协同实施川渝地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规划。围绕流域系统治理目标,促进成渝地区跨省市、跨区县及跨部门合作,完善流域治理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跨省市水体监测网络建设,协同推进毗邻地区生态保护基层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和工业化工污染治理。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查,积极探索边界河流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溯源协查,协助处置跨界河流涉河案件,对边界应急事件实行联合执法协调处置。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8日 08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