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9级研究生 朱静茹
2013年,我刚满18岁,先后收到了两份通知书,一份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入伍通知书。因为父亲是海军,我从小就向往部队、憧憬大海,于是选择了保留学籍参军入伍,成为全军首批夏秋季入伍的大学生士兵。
梦想着身着洁白军装英姿飒爽、立于舰艇之上驰骋海洋,却被分配进入深山之中,当了海军话务兵。当时,深深的失落感冲击着我的内心,梦想似乎破碎了。“虽然我们不在海军前线,但是我们是他们的眼睛、耳朵。”老兵们这样开导我。想当鲜花,是年轻人惯常的愿望,而在部队期间,我开始思考绿叶存在的意义。
退役前,我所在部队的80后班长梅雄在救人时不幸牺牲。本应晚我3个月退役的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部队。我自问,同是“深山水兵”,同是年轻人,当危难来临时,我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军魂不在岗位,而在抉择。参加完梅雄班长的告别仪式,我回到学校。课堂上,播音主持是光鲜亮丽的;课堂外,我把很多时间都投入志愿服务中,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聋哑儿童,还组织举办特殊儿童运动会,为自闭症儿童寻找心灵寄托。
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在助老时,我要学会急救知识;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我要懂得父母同儿童相处的技巧;在聋哑学校,我学会了用手语表达。细细数来,满满都是获得感。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我有幸成为首批32名骨干志愿者之一。我所在的新闻宣传部提前投入工作,前前后后19个月,我的生活围绕军运会运行。1800个服务小时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志愿精神的内涵,也深刻了解到一枚绿叶可以作出多少贡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陷入最艰难的时刻。“病床告急”“蔬菜短缺”“社区志愿者人手不足”……梅雄班长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考验我的时刻到了。披上“白衣战袍”,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走进社区,与确诊患者确认当日病情。我与患者一门之隔,说不恐惧是假的。但那一刻,想到忘我的老班长,他可有过丝毫犹豫?再想到此时此刻那么多挺身而出的人们,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占了上风。我的导师张德胜教授也不惧风险,全情投入武汉抗疫志愿服务专题片《城市摆渡人》的拍摄,身体力行给我打了样,诠释了他常教导我的“会做、会说、会研究”的内涵。
记得有一次助残活动,一位身患白化病、不愿与人沟通的小妹妹紧紧地抱住了我的脖子,许久也不愿松开。尽管我已经抱不动她了,但我也没有放手,那是她对我的信任与肯定,而我则抱起了她的希望。回到学校,我和新入学的学妹分享了这件事,她当即报名加入我们的志愿组织。这一刻,我感到,爱心在传递。
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湖北省五星志愿者、荆楚禁毒形象大使……大家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我始终清醒,荣誉意味着信任和更重的责任。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唯有不断传递动能,才能汇聚起一批批热血青年奋斗报国的磅礴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夏静、刘博超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