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0 05: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张 青

  初夏时节,位于山东济南的天下第一泉景区五龙潭公园内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公园东南侧的美铭广场上,中共一大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纪念雕像格外引人注目,路过的人们纷纷驻足瞻仰。雕像头部略微转向东方,象征迎接革命曙光的到来。

  广场南侧,有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青砖灰瓦白粉墙,保留着百年前原貌。这里就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机关旧址,王尽美、邓恩铭曾在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山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立最早的省份之一。1921年春天,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和马克思主义滋润,以王尽美、邓恩铭为骨干的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在灾难深重的齐鲁大地点燃希望之火。

  时光荏苒,胜利早已到来,齐鲁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山东始终牢记嘱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发起九大改革攻坚,加快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齐鲁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1.新动能催生澎湃动力

  时逢党的百年华诞,回望一个个历史瞬间,令人心潮澎湃:1952年,青岛四方机车厂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1954年,山东筹建中国第一个氧化铝厂;1961年,东营打出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八井”,发现胜利油田;1971年,济南二机床厂研制出全国第一台气缸体平面拉床;1994年,全省首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历史的长镜头诉说着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的辉煌和荣耀。

  翻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振翅欲飞。山东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具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如何使这只“雄鹰”冲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2018年初,国家正式批复山东建设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山东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提出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目标,坚定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置身于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厂区,红顶白墙的现代化厂房整齐划一,绿色植被铺满道路两旁,要不是远处耸立的高炉,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生产现场。基地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全流程智能制造,投产后主要大气污染物综合达标率100%,持续实现废水零排放。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4年前的7月8日,济钢炼铁厂出完最后一炉铁水,钢铁生产线正式关停,迈过建厂第59个年头的济钢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山东潍柴集团总装车间,工人在装配发动机新华社发

  “停”与“建”之间的辩证把握,折射出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三年来,山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10,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增加55家、总数达334家。

  在济南市高新区,全球首座以“透明质酸”为主题的博物馆——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华熙生物明星终端产品“玻尿酸次抛原液”的生产全过程,还可以全方位体验玻尿酸为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基地,华熙生物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近半壁江山,并拥有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等行业核心技术,引领了透明质酸行业两次产业革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华熙生物积极应对,转危为机,实现逆势增长。

  和华熙生物一样,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山东经济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全年GDP增速达到3.6%,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色——“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突破30%,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达到44.5%,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全省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铺设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

  2.科技创新成发展主引擎

  “5,4,3,2,1,点火!”4月27日11时20分,巨大的轰鸣声中,齐鲁一号卫星和齐鲁四号卫星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运行,标志着山东首次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这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这只是开始,未来3到5年,山东将完成部署20颗左右遥感卫星,组建齐鲁卫星星座,打造空天信息产业生态新高地。

  成立于2019年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山东省政府设立的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秉承“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唯一标准”的理念,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始终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技术产品化、商业化,目前已凝聚91个高水平创新团队,转化研究3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经济社会价值愈加凸显。“我们构建了从技术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商品的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管理支持体系,实现进来的是技术,出去的是价值,让技术插上管理的翅膀飞越‘死亡之谷’。”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如是说。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东营市东营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刘智峰摄/光明图片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在于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这是山东省决策者的共识,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同时专项设立1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资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济南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机制更加灵活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相继揭牌;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三年翻了一番多,产值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达到45.1%;住鲁院士达86位、国家级领军人才880名,三年分别翻了一番多……科技创新正成为山东发展主引擎,推动经济产业变革性跃升。

  把目光从历史的长镜头收回,如今的山东,拥有海尔、浪潮、潍柴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制造业品牌,还有量子通信、蓝鲸一号、“复兴号”列车等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的大国重器……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目前已为18个省和73个地市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系列。在4月19日举行的首届济南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高端峰会上,国家级新型基础设施“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正式落户济南,浪潮云洲链作为骨干节点全面接入“星火·链网”。

  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区块链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启动“星火·链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浪潮集团抓住这一机遇,将自身独创的“云洲链”平台全面接入“星火·链网”,发挥新基建的引擎作用,为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各行各业带来新模式。“‘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济南,对整个山东乃至华北地区将产生重要影响。”浪潮工业互联网山东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兆元表示,“通过搭建新一代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我们将在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领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更好地培育产业生态能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提升产业链效率、供应链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

  浪潮还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合作,推出国内首创的“一物一码”保税监管模式,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关键节点,让海关风险更可控,企业运营更省钱,消费者体验更美好。在“一物一码”新模式下,每件物品的进口流程均可追溯,消费者只需拿起手机扫一下商品码,就能知道商品所有信息,包括从哪个国家进口、什么时间进口等,购买起来心里更踏实。

  行走于齐鲁大地,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量子科技、纳米材料、芯片等一个个高质、高效的高端前卫产业激湍澎湃、崛起成峰,引领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3.传承红色基因 党建引领发展

  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刘集后村。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这里诞生了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并传承了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依托红色资源,村里建起了全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主题纪念馆。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

  红色基因滋养着这方土地。一不靠山、二不靠水,更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广饶的经济实力却不容小觑。2019年,广饶经济发展列全国百强县第38位,全县拥有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各类上市挂牌企业56家。“广饶各项成绩靠的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一直以来,我们紧跟党的步伐,敢为天下先,用‘红色引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广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胥高远如是说。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到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今天,回望山东这片热土的发展,党建引领的强大作用越发清晰和强劲。

  走进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的家乡——诸城市枳沟镇北杏社区,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四处延伸,绿树红花掩映下的聚合居住区格外漂亮。这里的百姓,正享受着与城里人无异的生活。

  在诸城这片革命热土,红色血液汩汩流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已内化为砥砺奋进的前行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城先后创造出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等改革创新经验,形成了以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为主要内容的“诸城模式”。诸城市委副书记李庆华说,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让农民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休闲在景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生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的“诸城贡献”。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济南城区 新华社发

  临沂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在不沿边、不靠海,没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孕育了一座包罗万象的临沂商城,30万客商云集于此,书写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传奇。

  秘诀何在?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临沂商城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商城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成功塑造了“党旗红,市场旺”的党建品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城、商圈、商会“三商”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在商城,市场开到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在商圈,物业管理到哪里,组织服务就到哪里;在商会,会员企业走到哪里,组织关怀就跟到哪里。有专家分析,临沂商城的发展壮大,与以沂蒙精神为内核的红色基因密不可分,“党旗红,市场旺”的党建品牌为市场振兴燃起旺火。

  在农村,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各个组织的核心,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各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三涧溪村共3300多人,十几年前曾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2004年,高淑贞担任了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他们遵循“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发展思路,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返乡创业、青年创业、康养服务、物业管理、文化旅游等五个党支部,使党的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相互转化、互融共建,奋斗出了一条“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统筹盘活各类土地资源,建起农业生态示范园、农事体验园、采摘观光园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开发古地道旅游、建设美食街等,带动村民和周边劳动力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在高淑贞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子逐渐脱贫致富,目前村集体净资产上亿元,人均收入2.8万元,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原书记朱彦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带动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被誉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山东,这样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还有很多。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沿着先辈开辟的光辉道路,迎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更加美好的未来必将属于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齐鲁儿女。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0日 05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