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宜居合肥,沉淀科技与绿色之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宜居合肥,沉淀科技与绿色之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7 05: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幸福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 河 马荣瑞 张颖天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

  “合肥,最牛风投城市”“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一段时间以来,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热议。

  2020年,合肥首次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再次引发“为什么是合肥”的话题。作为21世纪以来中国内陆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越来越多人开始洞察到合肥的目光、雄心和魄力。

  漫步合肥,“为什么是合肥”显露出更多彩的答案。抬头,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大科学装置林立;一转身,巢湖的晚风就迎面吹来;一个个城市阅读空间如珍珠般散落在街头巷尾,默默守护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宜居城市智慧十足

  在小区出入口,智能AI门禁自动精准识别业主、车辆;智能电子巡更24小时“不下班”,让安全隐患无处遁藏;防高空抛物探头全天候智能抓拍,及时高效预警……走进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黑科技”随处可见。

  安全,是宜居的第一道屏障。

  “社区承载着居民最真实、最直接的生活体验,也承载着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民生服务功能。”承建智慧社区建设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祥认为。

  天鹅湖社区作为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之一,目前已完成社区门户、社区一张图、高空抛物监控、重点人物监控、智能外呼等创新场景研发。

  为了让居民更放心,针对幼儿,社区设置了“幼儿园周界防护”系统,严防危险人员进入园区;针对高龄老人,社区利用智能门磁、智能猫眼以及社区内视频监控,自动分析老人行为轨迹,及时预警长时间未出门或未回家的老人,守护老人安全,让子女更放心。

  “上周我去女儿家住了一天,社区网格员就收到了我离家未归的预警,电话就打到女儿这里了,得知我是走亲戚去了,他们才放心。说实话,那一刻心里很温暖。”独居多年的张志魁老人说。

  如今,合肥市四大试点智慧社区都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孪生社区”,可接入市直18家单位,包括公安、市场监管、数据资源局等,将社区事件中的位置、时间、人物、视频等信息结合时空技术关联起来,形成可查、可看、可选、可分析、可调度的“社区一张图”。

  “‘城市大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是要从惠民利民的小事切入。在合肥,与民生休戚相关的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教育等领域,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助力‘让宜居之地更宜居’。”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伟介绍。

  宜居城市生机蓬勃

  合肥,全国唯一一座城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不仅如此,“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合肥对市民的郑重承诺。

  “找地建绿”“见缝插绿”,截至2020年年底,合肥已完成80个小公园、小游园建设,“出门见绿”成了合肥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走进合肥市包河区劳动公园,目之所及,一排排香樟树枝叶交错,如巨伞般伸向天空。“这些老香樟树都是原地生长,并就地保护利用的。”包河区环城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劳动公园所在地原是安徽丝绸厂、江淮化肥厂、江淮煤球场旧址,承载着合肥乃至安徽在过去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包河区结合实际,以劳动公园为主题,在此建设一处集绿色生态、情感记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社区邻里公园。

  公园以“绿织七华里、文绣一方圆”为设计主题,绿色编织生态肌理,文化演绎主题剧场;通过借(保护和利用)、补(补充和完善)、创(创造和创意)的设计原则构建出一轴一环两带多点的景观结构;公园主要包括展示区、入口景观区、休闲运动区、植物造景区、文化沉淀区、中心草坪区等。设计延续老工业文脉,从工业遗存中挖掘美感,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现实,让场地获得再生,焕发新的活力。

  在合肥,公园不再只是“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载体,沉淀人文与历史,营造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

  市民,正日益成为城市绿化的主人翁。在“市民园丁”小程序中,市民可以将市政道路、道路绿化、公园游园三大类问题一键上传。与此同时,合肥还积极推广区管公园市民园长和特邀管理员制度。目前,已有超过50名市民园长和特邀管理员选聘上岗。

  八百里巢湖水质屡创历史最好纪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一幕幕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画卷在合肥徐徐铺开。

  矗立于巢湖之滨的合肥,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7日 06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