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欲乘东风行万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欲乘东风行万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7 05: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 河 马荣瑞 张颖天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

  都说安徽不南不北,其实最是分明。淮河、长江与新安江守着一方风物,各自坦荡,各自舒朗,各自清秀,相安无事。

  一想到这里,虽是驾车走的陆路,心却早已化为扁舟。

  行走在淮河两岸的春天里,一望无际的麦田赏心悦目。去年淮河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王家坝历史上第16次开闸,今日的麦田当时是一片泽国。但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淮河两岸的人民已经在泥泞的田间劳作,他们用这样的方式与水抗争、与水和谐相处。果然,春天一到,油菜花开,一地金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民谣道出的不仅是风光,更是一种不屈的精神。

  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最要紧的莫过于防治赤霉病。农用无人机升空喷洒农药,倏地飘过来,忽地拉回去,麦苗顽皮地摆动着,奏成了一曲农业大省的自白。

  “药都”亳州的芍药花开得正好,好似十里五里升腾着朝霞,煞是好看。“神医”华佗于此辟下第一方药圃,1800年来,这座城关于传承的故事从未间断。这里,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忙着迎来送往,每年400亿元交易额在此诞生。

  芍药花海固然美,让人惊艳的却是“一个窗口”。在亳州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能为在亳长三角地区个人及企业办理近50项事务。要知道,从地理意义上来说,亳州几乎是长三角地区的最远端。近年来,皖北地区投资“洼地”变身“高地”的秘密,在这个窗口找到了答案。站在皖北平原,长三角一体化的风依然劲吹。

  淮河与长江并不相通,改革的洪流却在它们之间涌动。1978年,淮河畔的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赔上身家性命,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几乎同时,长江边的芜湖市,小贩年广久用摆地摊售卖“傻子瓜子”的方式,让民营经济在这座曾经的长江口岸城市悄然诞生。“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与“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张名片”,以一种心照不宣的方式遥相呼应。如今的芜湖,民营经济早已遍地开花。南陵县仅用3年时间就吸引了中通快递的双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10多家为其配套的企业,快递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在这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寻得一条水路向新安江,梦境忽然打开。行走在诗画里,大抵如此。皖南,不仅有黄山,更有四季惊艳的美景,还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如果前方姹紫嫣红了起来,一定是卖花渔村到了。这个坐落于歙县的山村,不养鱼只养花,不卖鱼只卖盆景,守着绿水青山,打造盆景和旅游两个产业,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听说,卖花渔村计划在江苏昆山建设盆景技艺合作平台,一个平凡山村成为皖南旅游胜地,未来可期成为长三角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桥头堡”。

  只看景,淮河、长江与新安江依旧各自坦荡,各自舒朗,各自清秀。时代的际遇,却在它们之间打通了看不见的航道。安徽这艘大船迎着风,呼着号子扯起帆来,万里征途已经启程。

  不南不北的安徽,其实,刚刚好。

欲乘东风行万里

  扫一扫 看更多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7日 07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