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迳下”闻稻香 陌上看花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迳下”闻稻香 陌上看花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3 04: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迳下”闻稻香 陌上看花海

——产业兴农书写村庄新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旭东

  四月的广州天气宜人,在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刚插完秧的稻田绿油油连成片,山光水色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村社破旧、道路狭窄、垃圾乱堆乱放的景象。

  回想起刚调到这里工作时的情形,迳下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伟辉感慨颇多。那时的迳下村村容村貌很一般,随着去年初迳下村被纳入黄埔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美丽乡村建设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黄伟辉也鼓足干劲,化压力为动力,为迳下村的乡村振兴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迳下村没有村社集体经济,这也是迳下村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在黄埔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村委从土地流转入手筹划起了村社集体经济。黄伟辉开始东奔西走,挨家挨户去沟通,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在党建引领和村干部的努力下,迳下村土地流转逐渐理顺,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亩土地实现流转,占全村土地的近1/4,流转的土地被集约利用打造数字水稻农场、高新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业。

  由于迳下村坐落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该村在产业规划上主动融入知识城发展大局,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将乡村振兴与纳米产业相结合,打造黄埔区纳米研学基地“纳米小镇”。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在这里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黄埔区100多所中小学校近12万师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

  在乡村旅游业方面,迳下村修葺花田、栈道,开设火车餐吧,建起了湖边民宿。“迳下小院很快就将对外营业。”黄伟辉直言,最初他从未想过,冷冷清清的迳下村能有一天游人如织,整个村庄被湖水、花海、菜园装点一新。

  经过一年多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迳下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实打实的变化。过去迳下村村民的收入基本都靠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则是依靠每年两季稻米的收成,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过两三万元。“如今生活好起来了,收入翻倍不说,有的一家就有好几份收入。”黄伟辉说。在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迳下村,如何实现一家多种收入?黄伟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是土地流转“青苗补偿”,村民直接就能拿到每亩3.8万元补助,有确权证的土地,每亩还有1000元/年的租金;二是产业发展带动的物业管理、劳务服务等就业机会;三是乡村旅游的红火让不少村民经营起了农家乐、餐馆,做起了贩售小商品等生意。

  村民汤合珍一家的日子因为乡村旅游旺了起来。据迳下村村委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有超过一万名游客到访纳米小镇,其中大年初一游客突破四千多人。看到如此庞大的客流,汤合珍抓住机会,在路边支起了一个摊子贩售冷饮小吃。每每和别人谈起这件事,汤合珍都十分开心:“仅一个春节,家里就进账10万元左右。”

  越来越美的迳下村,不只吸引着游客,也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重回故里。村民冯雪兰过去在外打工,今年决定回到迳下,因为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冯雪兰在村助农服务中心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现在回村子里工作赚的钱一点不比外面少,又能陪在家人身边,乡村振兴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冯雪兰坦言。

  “迳下静美陌上花开,纳米小镇奔向未来”,迳下村的旅游宣传标语可谓名副其实。黛瓦白墙、湖水潺潺,乘船游览,一如那句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迳下村,乡村振兴建设改写了村庄的故事,也让一千多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梦想变成现实。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04版)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