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胜男
“还记得小时候坐船去苏南玩儿,小船在江中颠簸,怎么也望不到对岸……”说到长江,必然离不开“早起”“坐船”等字眼,这就是长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幸而苏通大桥早已通车,家乡南通,一隅偏邦,因桥之故,宾客盈门,正应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长江便与“苏通大桥”如影随形。每每假期,电话那头问起“过苏通大桥了吗?”就是回家最亲切的问候。
2020年6月,通沪铁路正式通车。疫情缓和后,我第一次返校就坐上了南通到上海的高铁,南通“向南不通”的交通格局被彻底改变。
如今,作为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我对长江经济带这一概念再熟悉不过。我们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起点,积极用自己所学,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求思路、谋方法、想对策。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长江下游走到中游、再到上游。三年来,行走于都市与古镇,接续于田野和村庄,我们的调研足迹遍布长江经济带80%以上的省市,各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巨大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江南,村民自主开展的垃圾分类、前庭后院的绿植花卉,恰到好处地向我们展示着“远看是风景、近看是公园、体验是农业、回味是乡愁”的田园意境。
到成都,生活节奏不紧不慢、悠闲滋润。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成都也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闭上双眼,仿佛再次置身三江源,俯瞰同饮一江水的这一带城市,或保生态、或求发展、或谋民生、或促开放,一卷长江经济带的巨幅百姓安居乐业图在眼前舒展。
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故事,带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我收获着喜悦和感动,也怀揣着思考与担忧。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常常浮现于我的脑海,时刻提醒着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来之不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面对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青年人要常怀家国之情、常思兴国之道,强化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将理论知识内化于思、外化于行,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人生华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