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圳龙岗区:文化兴起高地 自信反哺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圳龙岗区:文化兴起高地 自信反哺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13 03: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位于深圳经济特区原“关外”的龙岗区,本是深圳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欠账”较多的地区。然而,近年来,该区不仅活化利用自身的客家传统文化基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和人才培养使这里成为文化高地。文化产业蒸蒸日上,成为龙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于一个移民城市的“关外”城区来说,正是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凝聚起人心,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从而反哺产业乃至城区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强区的先行示范路径。

深圳龙岗区:文化兴起高地 自信反哺发展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小凉帽乐园。

深圳龙岗区:文化兴起高地 自信反哺发展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甘坑客家小镇。

  寻根,将优秀传统传承下去

  客家的围龙屋,是客家人最为典型且富有特质的民居建筑,记载着族人们祖祖辈辈的故事,也承载了千千万万客家人的乡愁和回忆。

  2020年7月4日,一座始建于1825年的大型城堡式客家围龙屋——位于龙岗区宝龙街道的大田世居以新的面貌再度向世人开放,成为由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的全国首个创新型体验式木作博物馆。

  原本破败的厅堂已经被很好地修缮,雕梁画栋、日用家具再现了古色古香的广府风格和潮州建筑特色,曾经的古宅变成了融合科技互动和IP故事的博物馆。进入展厅当中,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如何对不同的木材进行加工生产,还能亲自动手,体验一把传统匠作。

  “历史古建筑拥有古雅的造型,如果还能嵌入现代生活,为大众所用,它的生命才算真正得到延续。”深圳市智慧文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是2019年通过公开招投标进驻运营的,很严格地落实不低于50%公益面积的要求,遵守第三方的监管,通过文博展示、非遗文创、亲子教育让人们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发生互动、产生共鸣,实现文物、文化、文博、文创、文教多元融合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这些围龙屋承载着的是客家人重视耕读、勤劳奋进的精神,像大田世居、鹤湖新居的原住民,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才过上了好日子的。这种精神与今天深圳开拓奋斗、开放包容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一脉相承,而深刻理解这种精神对社会的核心意义,能够带领我们一直努力向前发展。”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德平认为,另一方面,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如今的深圳人本身也是“新客家人”,大家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还有所欠缺。利用这些古建筑来承载当下人们“寻根”“思源”的精神需求,弘扬传统文化内涵,能够让大家作为新深圳人形成一种荣耀感和自信感,从而将这种优秀的文化传递下去。

  作为自古以来的客家人聚居地,龙岗有181处客家民居类的不可移动文物,而这些文物有些破败不堪,有些产权归属复杂,加上数目众多,如何将这些散落在城区各处的客家围屋都保护起来,在合理的利用中获得新生,成为一道难题。

  2019年,龙岗区出台了《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和《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实施细则》,创新体制机制,将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分为“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型”“自主利用型”。而大田世居就是采取“政府主导型”方式的首个例子,由政府出资修缮文物主体,引入社会资本统租运营,实现了文物古迹社会化活化利用。

  “这种方式首先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资本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做出更受认可的内容;另外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因为除了修缮的开支,城市更新当中一些世居的产权人希望得到征拆,而购置土地的费用在如今的深圳非常高昂,我们通过容积率转移等措施与开发商谈判,将这些文物保护下来。”刘德平说,“我们希望通过制度的改革,让这些文物实现自己的‘造血’功能,也为未来城市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探索一些经验和方法。”

深圳龙岗区:文化兴起高地 自信反哺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公共文化项目“深圳·红立方”。

  惠民,建立归属感凝聚人心

  2020年8月,一场以中国声乐歌唱中国故事的“深圳声乐季”成为龙岗的“文艺盛事”,除了选拔和培养声乐人才,演出后还组成“声乐轻骑兵”前往基层,开展一系列公益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

  “我们之所以把‘下基层’和‘轻骑兵’作为每一年声乐季的重要板块和‘压轴’部分,就是为了让艺术工作者在学习之余不忘回归文艺道路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以基层舞台为落脚点,将音乐的梦想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将最美的歌声奉献给基层群众。”“深圳声乐季”艺术总监雷佳说。

  据了解,打造如“深圳声乐季”这样的品牌文化活动,正是龙岗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在过去几年中构建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保障了市民应有的文化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需要,还要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看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通过这种对文化的感知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刘德平说。

  “我就是在社区举办的文艺活动中萌生了报名成为文化志愿者的想法。今年春节前,我跟队员们一起到敬老院、企业、社区写春联送给大家,特别受欢迎,很多人都想跟我学书法。”家住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居民冯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她感受特别明显,市民的文化素养在迅速提升,“像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以前才有2000多人,去年新招募之后,达到了一万多人,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都想要团结起来用自己的一点才艺回馈深圳这个新家园。”

  如今的龙岗,阅读蔚然成风,高雅艺术在社区、园区、厂区随处可见。龙岗区图书馆获评“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音乐学院、开心麻花华南总部、迷笛深圳中心等国内文化品牌,草莓、丛林等知名音乐节皆在此落地,文化惠民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在均等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模式下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

  转型,树立自信带动产业强区

  2020年年底,第二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开幕,不仅让艺术家实现无国界的交流,也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蓬勃生机。

  “以前我在大芬也是从画工开始干起。后来自己很喜欢画画,便开始尝试画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像这次获奖的作品,就是描绘我从小生活的阳江海边渔民。”画家邓家杰告诉记者。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包林看来,今天人们在大芬看到的油画,“既有老百姓点头,也有专家鼓掌”,人们看到了当今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自信。大芬油画村原创画家从最初登记在册仅20多位,到如今已拥有400多位,在近五年的国内重量级展览中,大芬原创作品频频出现。

  正是树立了自信,大芬油画村早已不是那个以“行画”这一低端的流水线复制画产业形象示人的地方,而是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深圳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截至目前,大芬村油画产业已聚集了1800余家画廊和相关产业门店,知名企业60多家,村内聚集油画从业人员约8000人,高峰期油画销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2019年,大芬村油画产业交易额高达46亿元。

  这种转型当中,少不了当地政府千方百计帮助产业发展的努力——投资兴建大芬美术馆,举办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为画家交流、外出深造进修提供机会,改善营商环境,树立文化产业品牌……

  今天的龙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龙岗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210.12亿元,同比增长2.5%,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主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印刷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竞争进入‘拼文化’发展阶段时,立足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全力塑造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魅力城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龙岗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龙岗将力争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明显跃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排头兵。

  图片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提供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07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