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教结合创新发展的上海实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教结合创新发展的上海实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29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志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欢(上海艺术教育委员会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头脑,需要文教结合、以文化人,否则,“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灵魂,大师成就了大学的境界与高度。基于此,2014年以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以文教结合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上海高校“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扶持计划,选取和挖掘各高校的创校老校长、学术大师、育人楷模等名家大师的人生经历作为“大师剧”的创作素材,宣扬大师艰苦奋斗、为国治学、严于修身等优秀品质,引导广大师生“演绎大师、学习大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教平台孕育校园文化美育品牌

  十年前,上海尝试将充沛而优质的文化资源与教育有效结合,以教育促进文化资源的创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宣传、文旅、教育、财政、人社等单位成立了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工作小组,以项目化育人的方式,大力实践“文教结合”项目。依托文教结合平台,上海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方向,坚持“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导行、融美于德”的美育理念,全面深入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经过三轮“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文教结合这一平台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双向互利成果日渐丰硕。

文教结合创新发展的上海实践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登台与师生共同演出《贺绿汀》。资料图片

“大师剧”成校园文化新时尚

  文化具有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的作用,使青少年在接受艺术熏陶、传习艺术技能的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美育以形引人、以情动人,德育以文化人、铸魂育人。大师系列校园剧坚持育人为本,遵循育人规律,坚持正确方向,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兴趣点切入,多维度打造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作品,有助于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丰富美育载体。

  一是以真实再现历史。我们常说美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创作“大师剧”,美育第一步就从寻真开始。真实的剧情才感人。“大师剧”创作的第一步是老师带领学生们进档案馆,采访面谈,收集和处理信息,寻访创作的素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是体验式、情景式到沉浸式的教育过程。

  二是以专业提升美感。“大师剧”作为全市层面的文教品牌项目,专业水平尤为重要,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整合全市力量,采取了“1+N”的合作模式。“1”是指上海戏剧学院,上戏派出专业力量前往各高校创写剧本、编排话剧,对于个别表演力量薄弱的高校,由上戏提供专业表演演员;“N”是指各高校培育相对专业的戏剧力量,培养戏剧爱好者(学生社团),提升艺术鉴赏和实践水平。

  三是以传播提质升效。观演即受教,观演即传播。校园“大师剧”贴近学生,讲述真实,实践艺术,成为校园的新文化时尚。让更多的师生参与项目,让更多的师生看到剧目,以文促教、以教促文,更好地强化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为此,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一方面将“大师剧”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实践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扩大辐射范围,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美育工作“活”起来。

文教结合创新发展的上海实践

专注的“大师剧”观众。资料图片

立体化传递大师的人格感染力和价值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提升美育和人文素养”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重大任务,举全市之力开展美育工作。近年来,“大师剧”的育人效果和传播效应日益增强,多家媒体对“大师剧”予以充分报道,不少剧目得到了大中小学师生、社会公众、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广泛赞誉。

  “大师剧”既为高校师生创设了一个艺术实践的舞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真切的思政课堂。通过排演和观看“大师剧”,高校师生在投入创作中体悟大师人格魅力,在醉心观看中涵养高尚情操。一是师生即演员,在投入排演中领悟大师精神真谛。很多学生在排演“大师剧”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远大理想,找到了人生真谛。对于教师来说,在体验中学习,比在课堂说教更加生动而有力。二是观演即受教,用好“大师剧”这一“面向人人”的教育模式。美育强调在将“真、善、美”传递给学生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学科美育”“全员美育”,营造了认识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校园美育环境,这是上海一直在努力践行的美育举措。三是谢幕即开幕,“大师剧”体现深远价值影响力。从十年前第一部剧开始,到现在的20部校园剧。从偶尔的一次展演,到成为学校开学、毕业典礼和校园文化的特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党建活动等;从只在本校观剧,到在整座城市巡演……“大师剧”这一校园文化新时尚不仅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高校师生唱响主旋律、激扬正能量,还通过展演、巡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将教育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海教育“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这一重要时间点上,做好文教品牌项目,深挖“大师剧”精神内涵,让课堂变“大”、舞台变“深”,持续创新文化育人的内容与手段,是上海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要坚持讲好讲活中国故事、红色故事、大师故事,把文化育人融入德智体美劳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德育与美育并举,全方位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学生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9日 08版)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