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专家笔谈】
作者:胡福明
粉碎“四人帮”的时候,举国欢腾,大家感到又一次解放了。当时我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助教,以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要开始了,中国历史发展要出现重大转变,就着重从政治上、理论上积极参与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我在学校、省里的大会上发言,也写文章,批判“四人帮”。后来我就想,批判“四人帮”要抓住根本性的东西,以推动拨乱反正。
就在这个时候,具体来说就是1977年2月7日《学好文件抓住纲》发表,提出“两个凡是”。问题变得复杂了。“两个凡是”本质上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我们的国家要么坚持“文革”的那一套,这意味着中国人的日子肯定过不好的;要么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重新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可以说,党、国家、民族处于十字路口。我是一个党员,还是一个理论工作者,要尽自己的力量,争取第二种前途。大致是在1977年3月初,我找到了拨乱反正的关键,那就是批判“两个凡是”。
如何批判和否定“两个凡是”?在当时这个事还不好办,直接冲上去是不行的。这就要讲究策略。我想,既然“两个凡是”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的呢?虽然有“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说法,但是“破”并不等于“立”,“破”了也未必就能“立”。而没有“立”,“破”也“破”不成。这就是说,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科学论断,让人们眼前一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剖析“两个凡是”的本质,发现它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我找到两条路径,一是宣传“实践论”,一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选择了后边这个。因为“实践论”这个题目太大了,内容广泛,一篇文章容纳不下,可能淹没实践标准,冲淡主题,磨掉文章的锋芒。提出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直接杠上了,针对性强,而且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无懈可击。
大概是在1977年7月初,我确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主题,来写一篇文章。我重读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论述,还有《实践论》。真理的实践标准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作结论;二是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即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篇文章的主要任务是否定“两个凡是”,要集中火力,因而重点论述前一方面,对于后一方面点到为止就行了,以防止片面性。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一个重要原则,必须提一下,但不展开,一切都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来写,不能冲淡了主题。
为了让这篇文章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我着重强调了这么几层意思: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自觉运用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以证实、修正、发展自己理论的典范;二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在组织材料时,主要论点、论据都引用马列著作的原文,完整、准确,这是当时写文章的一个通行方法。
文章写好后,在9月初寄给了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组长王强华同志。我们是在南京的一个会上认识的,他跟我约稿,并没有出题目,我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他了。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多位同志的反复修改、打磨,题目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胡耀邦同志审定后,于1978年5月10日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出,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公开发表,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这篇文章没有多少理论上的创造,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高校的每个哲学教员都知道的。我不过是抓住了一种重要的时间节点,担负起作为一个党员、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我就是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喊一嗓子”。
我今年86岁了,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现在,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祖国大地绿水青山。我感到很高兴,希望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有力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