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隆平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隆平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22 02: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 祝海竣

  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我下田插秧打谷,他们擦拭着混合泥土的汗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务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累活,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离开贫困的农村。”

  小学三年级,老师带着我们朗读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是农民的孩子,我朗读得十分激昂。但心里却充满着疑问:一个乡村教师、一介农夫,为什么可以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初中时,村里建设了一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我经常跟着农业局的农技员游走在田间地头。在一次现场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袁隆平院士。黝黑的脸,矮个子,还有些驼背,不时用手捻捻泥土,不时蹲下来观察穗粒。我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副身躯下却有着震撼世界的能量,更加激发了我对三农的好奇心。

  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后,我便找到了回应父母的答案,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农村的发展与繁荣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新时代的农村需要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农业需要绿色发展,新时代的农民收入需要翻几番,这都需要新时代的年轻人投入到三农的伟大事业中去。

  2020年年初,疫情蔓延,我从村里的疫情防控和督促春耕生产到调研指导全区早稻集中育秧与粮食生产,从动员全村翻耕4600亩大田到调研指导全区20万亩集中育秧秧田,经常有人跑到家里或把我堵在路上,又或者打电话询问我相关知识,从浸种药剂调配的比例、拌种药剂的使用方法、集中育秧等具体问题,到相关文件的解读,我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小专家。

  如今,我即将开始攻读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的博士研究生。我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山水林田湖,激发科研灵感,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农民需求,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建功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祖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禹爱华龙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