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 蒲咏春
我是一名00后大学生,也是出生于大庆的“油三代”,高考过后我坚定地选择了石油工程专业,希望能够接过父辈手中的旗帜,为国家石油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1960年,我的爷爷风华正茂,他怀着满腔热血,从四川来到大庆,投身于汇集了五湖四海石油工人的大庆石油会战。小时候,爷爷常给我讲人拉肩扛的大庆故事,我记忆犹新:当时钻井工具、燃料、食物等都需要靠火车一批批运过来,货车非常少,像土豆白菜这些小货物,石油工人就用小推车,一车车推到库房。而大型器械就得用木板垫着,二十几个人用绳子拉。任务又多又急,有些小推车刚装完煤,就得去运下一批的白菜,最下面的白菜全是煤灰。当时物资奇缺,弄脏的白菜一点舍不得浪费,洗干净好好存起来。
爷爷常感慨如今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幸福生活,叮嘱我即便生活好了,也不要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
我的爸爸也是一名石油人,在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谈起大庆的发展,爸爸感慨最深的就是科技对大庆油田和石油工业的影响。爸爸跟我讲,他年轻时,仪器设备还没有这么发达,虽然不像爷爷那时仪器短缺又简陋,但也需要几个人去全程操控。现在,通过远程操控就可以使机器工作运转,仪器仪表也越来越精密,通过数据就可以判断生产是否存在问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受父辈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我从大庆铁人中学考入了东北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专业,立志要像祖辈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几十年的开采,石油储量下降,如何提高采收率等一系列新问题等待去探索、去攻克。我愿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技术发展石油工业,像老一辈石油人那样,为大庆油田、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王玉 王蓓萨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