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04 04: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卷首语

  2021年春节期间,当国外电影院仍被疫情所阻时,中国电影票房却打破了历史纪录:7天时间,总收入78亿元,成就了最牛春节档。

  影视业是观察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五年的攀登与探索,我国文化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演员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演出上表演《唐宫夜宴》。新华社发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这五年来,文旅融合蹄疾步稳。进入新时代,人民文化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给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提升。这五年来,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创作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电视剧《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大江大河》,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小说《牵风记》《主角》等,缔造了中国文艺迈向“高峰”路上的新景观。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故宫博物院。新华社发

  这五年来,文化遗产焕发活力。我国已有42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居世界前列。“云展览”“云游博物馆”等新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使之焕发新生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蓝图,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文化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代表:

  深入生活 用文学记录时代发展

  “十三五”期间,广大作家继续在迈向“高峰”的路上不断攀登,文学发展呈现了很多新的气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现实题材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比如,《人世间》《北上》《应物兄》都是现实题材力作,从不同角度体现着时代发展的卓越成就。这五年,脱贫攻坚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这场牵动着万户千家的大战役,是时代赋予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重要使命。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实施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作家们纷纷走出书斋、走出城市,深入人民的生活,和人民一道前进。《国家温度——2019—2020我的田野调查》《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高高的元古堆》《出泥淖记》等一批作品,用深情的笔墨讲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感人故事。贵州省作协组织了系列“文军扶贫”行动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我自己也创作了《花繁叶茂》《报得三春晖》《万山红遍》等报告文学作品,记录了贵州省脱贫乡村的花繁叶茂和时代发展的丰富剖面。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凝聚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积淀文脉。我希望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深入基层,不是说走马观花一次就回来了,而是要在基层生长,像作家柳青那样,跟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才能写出他们看得懂的作品。(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代表:

  把戏曲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十三五”时期,中国戏曲实现了快速高质发展,精品力作不断推出,戏曲人才竞相涌现。在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戏曲联唱《盛世百花园》中,我表演了一段“群丑贺春”。其实,“十三五”戏曲的发展,也可以用节目的名称来概括——“盛世百花园”。

乘风破浪·绽放——文化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扫描二维码 倾听金不换代表畅谈戏曲发展

  回顾这五年,戏曲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就在于广大戏曲工作者努力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把新时代的崭新风貌和巨大进步纳入视野,深入生活找灵感,田间地头做研究。一旦深入基层去体验和感悟,就会发现那里天大地大。前年,我创作了一部豫剧现代戏《大石岩》,以河南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为原型,讲述他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毅然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事迹。我一直演传统戏中的丑角,排现代戏没有经验。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到大石岩村与徐光同吃、同住、同劳动,跟着他的脚步体验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渐渐地,我体会到了徐光的初心,感受到了乡村的变化,这才把这出戏演好了、演活了。时代是我们的靠山,基层是我们的富矿,只有深入到中国人精彩的生活中,才能拿出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接下来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优质的文化产品。现在不少村庄硬件跟上了,戏台建起来了,但整体上还缺少好的戏曲剧目、好的文化娱乐项目。我希望有更多的基层演出,让更多优秀剧目厚植乡村。(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委员:

  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头部队

  如果说“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竖立起一座“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历史丰碑的话,那么,同时期中国文学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赤橙黄绿青蓝紫,独特而多彩。

  广大作家围绕抗疫防疫、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开展广度深度前所未有的采访创作,为文学人物长廊增添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象。他们是忘我逆行的医护人员、平凡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日夜忙碌的快递小哥等,体现了文学与时代共振、与人民同行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关键历史节点蔚为壮观的国家文学行动。

  这五年,我国网络文学也处于提质升级期,格局重组、风生水起,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历史进程、充满正能量、受到网民热烈追捧的佳作。文学网民增加至4.65亿,类型小说达2500万部,网络文学向影视、动漫、游戏的转化渐成新潮流。其间,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大踏步走向东南亚、北美、欧盟地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头部队和生力军,成为中国人原创并成功输出的文化产业模式,被人誉为可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相媲美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之一。在网络文学本身提质升级中,网络作家队伍同步实现了更新迭代,网络作家总数已高达1755万人。其中“90后”网络作家成为创作主力军,可谓前浪仍在澎湃,后浪已显汹涌。(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委员:

  技术赋能,影视业驶向快车道

  今年春节档的观影热潮,显示了中国观众对于电影的热爱,也凸显了电影产业复苏的强劲。告别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重新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

  在国产电影持续发力的背后,是技术和标准的提升和进步。从近年来上映的一系列电影来看,国产片在叙事和技术层面展现了无限可能性,电影技术不断革新、工业流程持续完善。此外,新技术不断向广播电视等领域拓展延伸、深耕厚植。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云端”链接,通过“5G+8K+AI”以及虚拟现实、三维声等前沿技术开展直播与互动,“云端”多屏共振、超高清视听体验成为亮点。

  中国电视产业和互联网视频产业深度融合,也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形态。电视综艺节目涌现了许多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制作精良的节目备受关注。电视剧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不断涌现,多样类型的剧目通过电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获得了更多关注。

  202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这是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成为这个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要的消费选择。而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影视产业的进步提供了技术基础。“十四五”期间中国影视产业前景乐观,一方面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新的业态、新的发展模式等也会不断出现。(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朱蒂尼采访整理)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代表:

  “让文物活起来”,拓展文化影响力

  作为从业30余年的文博工作者,我能够切实感受到“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博事业迅猛发展的态势。

  这五年来,全国顺利完成了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的登记普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增至5058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40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顺利推进,“考古工作”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五年来,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把“线下”和“云上”有机联系在一起,拓展了博物馆的功能。一些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把大学内设博物馆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功能,346万件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少儿博物馆”“流动博物馆”等一批新的推广形式层出不穷。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文物工作者走出国门,参与考古、文物保护国际合作,通过出入境展览让国人了解世界,同时拓展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博事业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几年,我也不断为文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鼓与呼,先后提出了《尽快出台〈中国博物馆法〉》《加强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关于严厉打击文物盗掘及走私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会召开之际,我建议文博事业要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同时要把文博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广大文博工作者应积极担负起文明的发掘者、守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文博人应尽的职责。(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08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