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2021-02-27 05: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春走基层】

  这个春天,光明日报近百名记者再次出发。

  他们用脚力丈量这片生机勃勃的火热土地,用眼力观察祖国各地的发展变化,用脑力思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后的使命担当,用笔力描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他们用一篇篇、一件件最质朴、最生动的作品,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

  今天,光明日报推出《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专版,与您一同分享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春节期间,深圳华侨城光明欢乐田园入夜后千亩油菜田花海与自贡非遗花灯的灯海交相辉映,年味十足。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摄/光明图片

  开往春天的列车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2月5日,记者在吴歌的发源地之一常熟市古里镇采访时发现,乡镇干部成为传统文化的有力“推介人”,每一届白茆山歌艺术节,“四套班子”都要上台去唱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歌手、吴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在70多岁的时候,因严重感冒,“金嗓子”变哑,不能再唱山歌,她转而开始整理与山歌密切相关的民间故事,在常熟电视台录制播出了488个。当她拿出她爱人整理的30多本民间故事口述资料,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时,记者被深深地打动了。陆阿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已经深入骨髓,融入了她的生命。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吴歌才有了传承的原动力。

  “国家有难,江苏儿女总是冲锋在前!”这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一年前为支援武汉的江苏医疗队队员壮行时说的话。言犹在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于2020年12月再次驰援黑龙江,2月8日,当她回到江苏隔离休养时,看到手机视频里同行们为94岁正在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过生日时,禁不住感慨万分——饶是见多了生离死别,但她依然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杨毅告诉记者,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最困难的时期,我们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新冠病人,江苏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例“零死亡”的奇迹。

  过了春节,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土楼村村民支宝忠,一双儿女开学回校,他准备用5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一批母羊,实现他年前的愿望——到2022年,他的羊圈里面能有100只母羊,年出栏300头。

  陆瑞英、杨毅、支宝忠,这是我2021年新春走基层采访的3个主人公。看似不搭,其实正好体现了江苏发展的几个特点——思想意识解放,经济发展敢闯敢拼,保障了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实现,老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对待文化十分“保守”,“老底子”的东西要拼尽全力守护好。

  历史在2021年有太多叠加,对于江苏人来说尤其如此。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年……对于低调的江苏人来说,争第一,创唯一,是没有说出口的誓言。

  卫星拍摄的夜间照片,在一片漆黑的大陆和海洋之间,象征人类文明的灯光呈现出更真实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从卫星图片看长三角城市群,这片区域的光芒最为耀眼,是我国经济、文化、建成区、人口最繁荣的区域之一。

  沪宁高速一定是长三角卫星照片中引人注目的那条闪光带。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眼看着它从六车道拓宽到八车道,八车道拓宽为十车道,但堵车依然是它每天的日常。从黑夜到黎明,川流不息的集装箱运输车是这条高速路最独特的风景,那是苏南内外资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

  有人说,高速路是经济的“晴雨表”。10年前的长三角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沪宁线上堵半天,笔记本电脑价格就要上涨一成。原因是江苏苏州下辖的昆山市是国内笔记本电脑生产配套最齐全的地方,在昆山,半小时之内就能找到组装一台笔记本电脑所需的全部零部件。

  可见,江苏制造业大省名不虚传。江苏人思想意识解放,从聘请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开办乡镇企业起步,到引入外资得以迅速发展,再到“腾笼换鸟”产业结构调高调优,江苏踩准了经济发展“三部曲”。

  2月25日,在沪宁线高铁班车上,记者偶遇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位干部,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致力于在全球科创高地布局招商网络,用于科技人才的经费从17亿元增至50亿元,2020年新兴产业占比70%以上。刚过去的这一年,园区特别不容易,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外资外贸的严峻挑战,但是各方积极应对,危机化为新机,园区获得了72项国家级、省市级的第一和唯一。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陆瑞英、杨毅、支宝忠,他们都在尽己所能,为历史、为别人、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天,记者的耳边总是回想起那首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江苏大地。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即赴江苏考察工作,江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蓬勃动力。

  连接江苏南部城市的大动脉——沪宁高速和沪宁高铁线上,一辆辆开往春天的列车,正满载希望,轰隆隆驶向前方,一往无前。

  王家坝,冲不垮的丰碑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我们总会惊异于土地及其之上的人民,拥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王家坝。

  去年7月20日,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蓄洪。滔滔洪水中,王家坝精神再次得以印证,也被赋予新的内涵。

  洪水尚未退尽时,我们就匆匆赶赴王家坝。站上田埂,如果不是树干高处的水痕还没消散,很难想象数日前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洪水见证了蒙洼人的自强不息,几乎听不到一句抱怨,偶尔还从田间传来阵阵欢歌。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丁一鸣正在采访王今桂。资料照片

  蒙洼种养大户任超令我们印象深刻。蓄洪前,他在3年前投下的鱼苗已经长成了全镇“最肥最大的”。蓄洪后,所有心血都被洪水卷走,损失高达百万元。夕阳下,这个皖北汉子望着水面,只说了一句“接着干!”在蒙洼,悲壮总与希望同在。

  草莓棚里,张云何灾后补种的草莓,将为他带去10多万元的收入;张配燕一针一线缝着笔袋,她的手要再快些,多给孩子挣点零食钱;杨春明计划做一个大床板,给快要回家的儿子儿媳用,从七尺一间的小破屋搬进宽敞明亮的安置房,阳光从此大大方方地照了进来。

  还有王今桂,总书记到过他家,他“手舞足蹈”地回忆起总书记来到家里做客的场景,难掩激动。去年蓄洪后,王今桂的4亩芝麻地每亩得到了1300元补偿,后来补种的萝卜又卖了好价钱。春节前,“老王农庄”悄悄挂牌,他预备着新年里闹个“大动静”。

  “感恩党!”说这话时,王今桂的眼里洋溢着动人的光。是党的好政策,也只有党的好政策,能帮他拔掉穷根,重拾希望。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也在火热建设中,淮河治理即将增添新的“利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你看!桥下的油菜多美。”离开王家坝,车辆疾驶在中岗大桥上,阜南县委书记崔黎指向窗外说道。河滩被金黄铺满,似乎正向着天际无边地晕染。

  我们盘算着开春后再来,看一茬茬麦苗长大,看更多村民搬离庄台住进安置房,一定还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

  这个世界总在变化,然而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王家坝,这座奉献者的丰碑,60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笔直坚挺地矗立在那里。蒙洼人,无论历经多少磨难,总是最先起身,成为这片土地最壮阔的剪影。

  分秒必争 科研战疫

  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

  每年新春走基层,平凡人身上那股不平凡的力量,总是深深感染着我,今年亦是如此。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北京高校有近7万学生留校过年,清华大学医学院2015级博士生单思思和生命科学院2017级博士生徐家璐,就是其中的两位。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单思思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

  采访前,我们通过学校提供的材料和互联网上的信息,对两位90后博士生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这也让身为同龄人的我们,在心里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课题组,立刻组建了新冠科研攻关团队。刚到家一天的她第一个报名,立刻赶回实验室投入工作。170多个日夜奋斗,单思思所在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解析了新冠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构,为疫苗设计与抗体筛选奠定了基础。而徐家璐所在的李赛团队,前不久和外国团队合作的新冠病毒3D高清科普影像问世,他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出完整新冠病毒真实结构的科研团队。

  我们是带着敬佩与好奇,踏上了采访之旅。没想到一见面,便打破了我们对“博士”的固有印象,他们年轻活力,幽默风趣,身上那股“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的笃定和决心让人动容。

  在实验室,我们逐渐熟络起来后。我问他们,说实话想回家吗?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想。但是面对国外出现的突变株,他们还是选择了更为重要的事业。单思思说,做科研就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现在大家都关心疫苗效果会不会减弱。这个假期还要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入侵机制和变异的可能性,要拿出硬核成果来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而第一次留校过年的徐家璐,难免有点伤感。但是面对紧张的课题,徐家璐还是选择在实验室过春节。他说,希望早日给奋斗在研发疫苗、药物抗体的科学家提供线索和支撑。

  整个采访,我们一行人备受感动和鼓舞,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人蓬勃向上的力量。新春走基层,讲述的是人民的故事,奋斗者的故事。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但也因为不平凡涌现出了许多了不起的90后、00后,而他们正是中国万千青年奋斗者的缩影。

  采访结束,汽车缓缓驶出清华校园。青石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映入我眼帘。那一刻,我脑海里不禁浮现思思在采访时说的那句:“一百多年前,革命先烈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那时候他们也不过是我们这样的岁数,时代在变,青年人的勇气不变;挑战在变,青年人的担当不变。”

  脱贫不是目标,而是新起点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握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1团退休职工、全国劳动模范郭选忠的双手时,我的心里一惊。他的右手四根指头竟然只有半截。

  这位16岁就从贵州老家来到181团种羊场当起“羊倌”的老人,今年已经71岁了。从一个小伙子,到如今的白发苍苍,又是残疾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与感动。他的老伴姚得芬告诉记者,郭选忠到181团后吃了很多苦,年龄小不怕,怕的是他不懂养羊的技术。为此,他买来书籍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技术员求教,最终成为种羊场的“土专家”。1998年,郭选忠被评为兵团“十大养畜王”,2000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

每个人都了不起·2021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王瑟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采访援疆医生。资料照片

  听到我们的谈话,郭选忠不好意思地说:“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团场对我的培养。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我仍然在一线工作。”看我不解的样子,郭选忠笑着说:“我现在养了近千只羊,只要我能干,我就会把羊一直养下去,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族牧民托合提巴依·居马洪,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皮羌村的一位普通牧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很长一段时间,托合提巴依·居马洪和大家一样,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贫困的阴影。2016年12月,对口帮扶的新疆边检总站根据他们的情况,出资35.6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的养殖合作社,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托合提巴依·居马洪的生活这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位脸上被晒成“高原红”的汉子说起这个巨变,满眼都是感激的泪水。他说:“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有了新疆边检总站的帮扶,我们在2019年终于实现了脱贫梦。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多学一学科学养殖技术,让我的羊更肥更壮,出栏更快,挣到更多的钱,让家里生活更富裕。”

  当看到这些刚刚摆脱了贫困,开始走向幸福的人们所表达出的强大内心追求时,我深深地感到:脱贫不是目标,而是新起点。作为一名历史的记录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他们奋斗的脚印。让这些奋斗者的身影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风景,成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最好的动力。

  为了见到郭选忠和托合提巴依·居马洪,我需要跨越千里,搭乘飞机、汽车,一路上遇到路面打滑、风吹雪、极寒天气,我都没觉得辛苦,因为我已经被他们内心的强大所深深感染。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7日 04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