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红岩精神指引我成长
讲述人: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杨华
歌乐山离我家不远。小时候的每个寒暑假,一定要写一篇渣滓洞白公馆的参观日记,每年“11·27”要亲手折小白花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那个时候我懵懂地意识到,歌乐山是个了不起的地方,那里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读了《红岩》,坚贞不屈的江姐、临危不惧的成岗、舍生忘死的许云峰等,他们成了我的偶像。难友们赞颂江姐的那句“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江姐就义前嘱咐狱友们告诫孩子的那句“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便成为我人生的指向。怀着对英雄的崇拜,我萌发了对党的向往,立志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人。进大学不久,我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00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毕业后我开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回想起来,正是这些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我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乃至日常生活,指引我逐渐走过了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醒、从组织上入党到思想上入党的成长历程。
记得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关于人生选择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歌乐山的英雄们正是放弃了“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生活,甚至放弃了生命,选择了为千百万人的幸福而奋斗。学习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特别是《共产党宣言》,我更加看到了在共产党人“为人类求解放”的使命与担当中,所彰显的其实是理想与信仰、真理与道义即人格的伟大。
现在,我依然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每次讲到“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等的时候,我就会讲红岩人物,讲“狱中八条”。红岩精神使我和学生都受到一次次的洗礼和升华。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