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2-15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春走基层

  脱贫光荣户“王大头”的新春佳节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魏书记啊,馓子花花糖包子,手抓羊肉青稞酒全都准备哈,年上闲哈了一定到家里喝个年酒来啊。”正月初一一早,王昌禄拿起电话给村第一书记魏忠拜年。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在自家开的客栈直播怒江大峡谷美景。新华社发

  二月的河湟谷地乍暖还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角加村王昌禄家中却温暖如春,浓郁的年味儿令人陶醉。

  “腊月里就杀了一头猪,买了半只羊,几十斤牛肉。这年是一年比一年过得舒坦了。”59岁的王昌禄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王昌禄在角加村可算个人物,前几十年穷得当当响,干啥啥不成,弄啥啥不灵。遇到什么事都‘头大’,被村里人叫成了‘王大头’。”村第一书记魏忠对王昌禄的过往了如指掌。“现在这四五年光景可不一样了,‘王大头’成了王老板,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50岁前好吃懒做的,加上患有先天性腿部肌肉萎缩,吃低保、混日子,全靠政府救济。”说起以前的日子王昌禄有点尴尬。

  改变就来自精准扶贫的开始,平安区残联通过项目支持让王昌禄发展生猪养殖,短短5年时间,从当初的6头发展到现在的存栏60头,除去饲料等成本,每年净赚两三万元不成问题。

  “去年更好点,年底存栏仔猪有50到60头,腊月里卖掉了10头,加上之前在生猪繁育上的2万元,收入有4万多元。”王昌禄感慨地说,“有人说我巧手养金猪,其实是魏书记一趟一趟来,扶贫组同志帮着办项目、跑资金,我自己还能不自觉吗?还能不努力吗?”

  现如今,王昌禄已成为角加村生猪养殖方面的专家,谁家的猪生病了总要喊他去看看,谁家的猪要下崽,王昌禄总要守在旁边,村民的信任和尊重让王昌禄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自己腰包鼓了,日子过得滋润了,王昌禄也没有忘了乡亲们。在他带动下,村里有5家农户共13人开始从事生猪养殖,并已产生了效益。今年过年前,他还给村里的困难户送去了米面和红包。

  “王大哥一个人奋斗,把日子过得比我们还好,我们也得努力啊。”贫困户贺三喜也在王昌禄脱贫的鼓舞下充满了干劲儿。

  “你看我家门口的这副‘天好地好春更好,牛多粮多福愈多’的春联就是昌禄特意送来的。”贫困户许正梅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的过去就是一把辛酸泪,现在我也是个追梦人啊。”王昌禄说在新的一年,他有三个愿望,一是希望自己的养猪产业扩大规模;二是希望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小侄女能够学业有成;三是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到更多的人。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内加工衣服。新华社发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村民带领孩子们行走在村里修建好的水泥路上。新华社发

  宁夏润丰村:易地扶贫结硕果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金凤腾飞,宏猷描锦绣,易地扶贫结硕果;蓝图铺就,紫气润丰饶,新村致富奔小康。”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二上午,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村口大门上这副对联在暖阳下格外显眼。对联道出了润丰村的前世和今生,也饱含着300多户1400多名移民群众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红井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涛留守村里值班过年。图为他带领女儿抚摸小羊羔。新华社发

  村口防疫点上,值勤的志愿者们讨论着春晚哪个节目更好看。村史馆里,在显眼处陈列着毛驴驮水用的铁桶、“二牛抬杠”的老木犁……前来参观的村民,看着这些老物件和墙上旧照片里的干山枯岭,顿觉恍如隔世。对比搬出大山前后的生活,都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走进E区34号院的王进宝家,青砖黛瓦,亮堂整洁。记者曾于2016年初去过王进宝的老家六盘山区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采访,2017年8月,王进宝和全村人都整体搬迁到了银川市近郊的润丰村。几年不见,这位55岁的农民看上去比几年前更有精神了,穿着打扮已与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女主人端上花生、瓜子,王进宝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做梦也没想到会把我们搬到银川来!”

  王进宝带着我们屋里屋外的看:“这四个水桶是我从老家拉来的,就怕供水不及时,还能接个水,结果一次也没用上。”村里的基础设施与银川市完全接轨,供排水齐全,雨污分离,公交车一天6趟,从村口直接能到银川市民大厅。

  虽然膝关节有老毛病,干不了重活,妻子也一直有风湿病,影响了家里收入,但让王进宝高兴的是,儿女们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不用再重复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生活:“二女儿和儿子都在职业院校上学,手艺养人嘞!”

  润丰村村委的委员王建国告诉记者,村里七八十户都买了小轿车,这几年还陆续考出去20多个大学生:“脱贫只是第一步,往远了看,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好好干,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云上”福年,也是团圆

  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

  正月初三,记者走进了北京房山区石楼镇夏村村民李若瑜的家,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这家人决定不外出旅游,还将走亲访友的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记者亲身感受到,他家的“云上”福年,同样是年味儿十足。

  78岁的李若瑜老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一家人哪儿也没去,给亲戚们拜年全都通过微信和视频。谈起现在的生活,他十分感慨,前几年村里进行了土地流转,他不用再下地耕种了,现在每月能领到足额的养老金,不愁吃不愁喝,没事就读书看报、养养花,和城里的退休老人一样,每天生活得充实又安逸!

  李若瑜75岁的老伴儿魏凤华正在通过“云”课堂学习绘画,她近几年一直热衷于书画创作。她特意为春节创作了书画《石榴熟了》,并拍成视频发在朋友圈,在“云上”传达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美好心愿。

  魏凤华用起智能手机熟练自如,发微信、网购都不在话下,她在抖音发布的书画作品小视频,得到了亲朋好友们的热情点赞。

  李若瑜的大女儿、二女儿,都是街道、社区干部。疫情发生以来,她们成为家中最忙的人,十天半月都不回家一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个春节她们终于能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

  正聊着天,李若瑜的外孙女从国外打来视频电话,给全家拜年。受疫情影响,外孙女没能回来,但新年的祝福没有因为距离而缺席,“云上”拜年让一家人的亲情更加浓郁。

  李若瑜老人指着正在一边准备午餐的小女儿和儿媳告诉记者,她俩同样是全家人的骄傲,疫情发生以来,从事医务工作的她们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默默坚守。

  转眼间,饭菜已上桌。一家人聊着近几年生活环境变美了、配套设施齐全了、街道整齐干净了,村民都住上了高大的新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暖阳照耀,春意融融。在油饼、麻花的香气中,甘肃定西市元古堆村的乡亲们迎来了整村脱贫后的第3个春节。

  2018年,元古堆村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实现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据估算,2020年元古堆村的人均纯收入能达到12000元。”元古堆村驻村干部李树茂告诉记者。

  村民曾玉成家的院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捆捆经过粗加工的当归、党参、黄芪。“这些药材卖上6万元没问题”,曾玉成告诉记者。

  堂屋的餐桌上摆满了油饼、麻花、干果、水果等丰盛的年货,而最醒目的,还是挂在方桌上方的两块奖牌——“脱贫示范户”“致富家庭示范户”。这两块奖牌,无声地讲述着曾玉成家的脱贫故事。

  “他们家是建档立卡户勤劳致富的典型。”李树茂说。

  “2014年,我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了8亩土地种植百合。后来又续贷了3万元,扩大种植规模。”曾玉成说。

  目前,曾玉成家流转的土地约有60亩,其中约20亩地种植中药材、40亩地种植百合,年收入十多万元。去年,曾玉成家购入一辆新车,采购年货方便多了。

  “元古堆村百合的种植面积达1500亩,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腊月廿七,记者在百合加工厂中见到了元古堆村副主任、百合合作社负责人郭连兵。“过去乡亲们把百合卖给来村里收购的百合商贩,被中间商赚走差价。现在我们注册了‘红火元古堆’的商标,由合作社收购后直接向市场销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家的利润。同时,加工厂为百合粗加工提供了平台,延长了百合的产业链,提升经济附加值,还新增了20个就业岗位。”

  郭连兵的新年愿望是做大做强百合加工业,为乡亲们带来更多收入。当问及打算如何度过春节时,郭连兵不以为意,笑着说,“随便过过就完了,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

  帕米尔高原上皮羌村的祥和新春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还没走进村民吐尔逊·胡吉家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管理支队羊场边境派出所皮羌村警务室的3位民警就大声地问起了好:“大爷,我们给您送新春礼物来了!”

  皮羌村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村民都是柯尔克孜族,是典型的牧业村。过去,这里的生活生产方式单一,自然条件恶劣。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700余元,有234户贫困户。

  2015年开始,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村定点扶贫计划,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原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简称新疆边检总站)将皮羌村确定为定点对口扶贫村。5年多来,民警们把村民当亲人,通过“输血”与“造血”并施,把一个个惠农大礼包送到了村民身边,让皮羌村的村民奔上了小康路。

  今年68岁的吐尔逊·胡吉家里有5口人,以前以放牧为主。自从新疆边检总站将其列为扶贫对象以来,他通过合作社发展养殖业,腰包鼓了起来。

  2016年6月,新疆边检总站在调研中发现,从哈拉峻乡通往皮羌村的道路为砂石土路,路面窄、坑洼多,通行条件差。经过认真调研后,他们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提交了提案,并多次走访有关部门,最终将哈拉峻乡通往皮羌村的30公里乡村道路列入阿图什市的交通基础建设项目计划里。

  说起这件事,吐尔逊·胡吉的妻子插话说:“自从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民警不仅帮助村民修路,还帮助村民致富,你们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从吐尔逊·胡吉家出来,民警们又来到托合提巴依·居马洪家。他崭新的牲畜圈中,20多只羊个个长得膘肥体壮。

  2016年12月,针对皮羌村羊肉味美、羊绒质优,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实际,新疆边检总站出资35.6万元,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养殖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销售理念,分批组织贫困户到合作社系统学习科学养殖方法,不断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托合提巴依·居马洪笑着说:“通过到合作社学习科学养殖方法,我家羊的出栏率提高了。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放了一辈子的羊,我再也不用赶羊鞭了,现在每天放羊都靠手机,我还学会了在网上找销路。”

  吐尔逊·胡吉和托合提巴依·居马洪家的变化,只是皮羌村众多农牧民的缩影。为实现“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2020年6月,新疆边检总站还为该村的42户村民每户发放了1.5万元的羊圈建设补助金,共计64.5万元。

  在大家的帮扶下,皮羌村在2019年实现了全面脱贫。过上好日子的皮羌村村民在奔小康的同时,自愿配合民警戍边,在边境辖区形成了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的固边格局。

  再看皮羌村,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灯笼,烟囱冒着热腾腾的炊烟,呈现出一派祥和幸福的生活图景。

  落户村庄当“农夫”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我腊月二十九回家,年前得把这个大棚里的育苗工作都弄完。”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巡栈村,来自北京的销售商郑维营还在他承包的大棚里忙活着。

  郑维营原本在北京做果蔬销售,常来明村镇收购小西红柿,但是这里的小西红柿太紧俏了,老是遭遇“收不到”“排队等”的问题。有钱买不到,这可咋办?为了稳定货源供给,郑维营和合伙人邓瑞先一商量,干脆自己留在村里当“农夫”吧。

  2017年,郑维营和邓瑞先在巡栈村投资200万元,成立了“农夫天下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期400亩、28个小西红柿大棚拔地而起。“农夫天下”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种到收实行公司化管理。

  “这里的小西红柿为啥好吃呢?主要是水土的问题。”郑维营解释说,明村镇地处北纬36.9度的胶莱河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而且水偏碱性、土是盐碱性土壤,对很多农作物来说,这不是啥好的水土条件,但却特别适合小西红柿的成长,造就了当地小西红柿皮薄肉脆、清润鲜美的特点。

  临近春节,明村镇2000多个小西红柿大棚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斤高达十三四元的地头收购价,到达北上广和江浙一带的超市,价格已经翻番,但依然供不应求。”明村镇党委委员、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忠伟告诉记者,按每亩产17000斤,收购均价10元来算,每亩净收入十万元很正常。所以,明村镇的村民们戏称,他们现在过的是“柿”在“币”得的小康生活。

  “年轻人都返乡创业了,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村里的幼儿园满员了。”孙忠伟说,产业振兴激励了“人”的振兴,而“人”的振兴又巩固和推动着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孙忠伟告诉记者,在明村镇,像“农夫天下”这样的产业合作社越来越多,日臻成熟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明村镇成功入选。

  “去年收了700万斤,还是不够卖的,今年计划再增加400亩的产量。”郑维营说,他现在常驻平度市,和巡栈村的村民一样,每天扎根在田间地头,很少回北京。未来,他也许会像当地村民一样,到青岛市区买套房,把家都搬过来。

【新春走基层】老乡家里话小康

扫描二维码看短视频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5日 03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