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季冬晓(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出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与务实举措,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语境下具有特殊意义。
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揭榜挂帅”依托于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但在五年规划中写入“揭榜挂帅”尚属首次,这个“新词”充分体现了国家在规划未来五年、展望未来十五年发展格局时,对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重视程度。
(更多评论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十四五’新词典”专题)
建立“揭榜挂帅”制度必须对所设项目具有明确的界定和目标,榜单主要聚焦那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瞄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对卡脖子技术设定清单目标,并建立健全符合这些项目特点和规律的评鉴机制。在这套评鉴机制中,首要的便是对揭榜者是否具有突破性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完成榜单任务的甄别,既不能以“人才帽子”“职称高低”“论文数量”论英雄,也要注重规避“同行评议”“项目评测”“专家投票”等方式潜藏的主观性、人情关系和利益捆绑等风险,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让有能力的领军人才有机会“揭榜”,能够出征“挂帅”。
参照国际上和此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探索经验,在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时,要注重把好项目筛选、人才甄别、成果评鉴、市场转化等关键环节。在项目筛选上,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入榜项目池,使榜单聚焦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卡脖子技术,细化入榜项目的技术指标、过程周期、奖励金额、结项方式等具体指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不设门槛、不论身份、结果导向的原则。一些地方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还有一些地方探索平行竞争模式,由专家组为每个揭榜项目初步筛定2—3个入围团队,每个入围团队获得10%的启动奖金,平行展开研发攻关,获胜者赢得项目剩余资金,充分激发“鲶鱼效应”,这些经验值得充分总结。万变不离其宗,实行“揭榜挂帅”关键在让科研攻关者保持定力,心无旁骛,放手一搏,“不破楼兰终不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实行“揭榜挂帅”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事关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创新“长板”,带动整个国家创新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