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专家点评】
作者:张占斌(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实现目标指明了方向。
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起好步、开好局是首要任务。以发展为基点,定期对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进行顶层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初心使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既面临着国际环境深度衰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两大挑战,同时也处于做优产业、做强实体经济、做大国内市场与扩大创造性需求、释放消费性需求两大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当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起点上,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积极探索。
全面推进科技强国战略,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重点科技力量,力争二〇三五年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高质量发展不能受制于人,首先要在科技上实现自立自强,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位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占GDP比重达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和欧盟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次全会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展望二〇三五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将稳步实现。
高质量供给将进一步释放创造性、潜在性需求,以“需求驱动”全面支撑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我们应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逐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国内循环畅通。要通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通国内循环堵点,解决核心要素流通痛点,破解制度性结构性难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不断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扩大潜在性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0%左右,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到二〇三五年将有3亿左右人群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以此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市场。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落脚点,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和需求驱动,以“双驱动”支撑“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与创新、改革与需求,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是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法宝。可以预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深化农村改革,三农问题将得到重点解决,最终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为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夯实根基。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