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海口市美兰区:贫困户有了产业指导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海口市美兰区:贫困户有了产业指导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16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10月6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眼镜塘村委会上东前村村民王和坤发现自家地里的丝瓜长出了许多黄褐色的斑点,丝瓜叶也开始枯萎、泛黄,他立马找到自己的产业指导员王和忠。王和忠是海南省农业科技110三江服务站的农产品检测员,2018年起,他被聘为产业指导员,负责解决贫困户在发展种植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王和忠来到王和坤的丝瓜地,一看就判断出丝瓜得了霜霉病和炭疽病,需要配合打代森锰锌和硫磺·多菌灵。在给出药方之后,王和忠还不忘叮嘱他:“这药每10天只能打一次,打过药的丝瓜至少要过一个星期才能卖。”

  像王和忠这样,手把手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产业指导员还有很多。为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科技队伍建设,美兰区自2018年开始,从各镇的农业服务中心抽调农技、畜牧、瓜菜等技术人员,组建产业指导员,分户包干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除了做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等常规工作以外,指导员们主要负责帮助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掌握种养等农业技术、防范风险、扩大销售等。在贫困户分散发展种养业的过程中,产业指导员为其提供了贴心的一条龙服务。

  产业找对头,小康才有奔头。美兰区三江镇上云村的贫困户符圣明刚下决心发展种养业,就遇到了他脱贫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不知如何选择项目。鉴于符圣明的启动资金不足,产业指导员陈廷跃向他建议:“养猪要持续花钱买饲料,而牛羊吃了草就长肉,负担小。羊好赶、好放,要不你就从养羊开始发展产业吧。”符圣明听取了这一意见,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盖起了羊舍,又领到了9只母羊,开启了他的脱贫之路。一年后,符圣明达到了脱贫标准,劳动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现在,符圣明的羊圈里已经有了近50只黑山羊,中秋节前后,他还卖了3只,一下子就有了6500元的收入。向记者展示这些能赚钱的“活宝贝”时,符圣明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劲儿:“产业指导员教我养羊,你看我这羊很漂亮,皮和毛都黑黝黝的,好卖!”

  在发展种养项目的过程中,贫困户时不时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产业指导员的电话就成了他们随时可以求助的热线。10月2日晚11点半,已经休息的产业指导员吴军接到了美兰区三江镇和公村脱贫户陈波的电话——陈波家的母牛难产了。在吴军驱车半小时赶到陈波家时,另一位产业指导员王统遵已经到了。看到母牛的羊水破了,小牛的一只蹄子生了出来,而其他部分还卡在母牛的身体里,吴军一眼便判断出,这是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吴军和王统遵用肥皂水消毒了双臂,将已经生出来的那只牛蹄塞了进去,又移正了胎位,开始给母牛接生。一个小时后,母牛顺利生产,陈波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当吴军和王统遵忙碌完回到家,已经是10月3日凌晨了。天亮后,吴军又来到了陈波家,指导他对牛和牛圈进行消毒,防止母牛的伤口发生感染。吴军对记者说:“母牛难产这种事并不常见,贫困户自己应对不了。我是学兽医出身,可以帮到他们。他们给我打电话,就是信任我。”

  除了帮贫困户选项目、为其解决技术难题,产业指导员还挑起了为农产品打开销路的担子。疫情紧张时,产业指导员联合帮扶责任人通过电商平台为贫困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疫情缓和后,村里、镇上、区里的扶贫集市接连不断,产业指导员和帮扶责任人又第一时间将集市的消息传递给贫困户,为他们的农产品找销路。从“养也不怕”到“销也不愁”,产业指导员解决了贫困户分散发展种养业的后顾之忧。10月9日,在美兰区三江镇三江村委会的扶贫集市上,脱贫户洪亚琼的60斤火龙果、80斤苦瓜、20只鸭子几个小时就卖光了。不到半天就将1900元揣进了口袋,洪亚琼高兴坏了。

  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海口市美兰区已实现了365户1355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全员脱贫。在此过程中,全区39名产业指导员对贫困户进行了产业技术扶贫。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6日 07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