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10月9日,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批准岷县秦许乡百花村等55个贫困村脱贫退出。
在全国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之一的甘肃岷县,甘肃农业大学的24位驻村干部用行动书写了一份助力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甘肃农业大学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人才。一方面,我们注重培训村干部和种植养殖大户,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村里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观念引导、扶贫扶志,让更多人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甘肃农业大学驻岷县秦许乡百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侯永平说。
培养“不走的帮扶队”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辅导员傅昱是秦许乡马烨村驻村帮扶干部,凭着预防兽医学的专业直觉,他敏锐地发现冬春季节村里牛羊幼崽死亡率高。
死亡原因是什么?甘肃农业大学的畜牧业专家到现场调研得出结论:传统饲料无法满足牛羊营养需求,牛羊幼崽抵抗力低下,在冬春季节容易患病死亡。
解决办法是采用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青草在无氧环境下发酵而成,具有耐储存、营养价值高的优点。2019年,帮扶队召集村民开展青贮饲料制作培训,选择4户作为试点,用青贮饲料替代传统干草。
“营养跟上了,死亡率就降低了。”绿烨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世龙说,去年合作社养殖肉牛60头,牛犊死亡6头,今年养殖规模扩大到100余头,牛犊死亡4头。据他推测,这4头牛犊的死亡原因是误食导致突发疾病。
试点效果好,养殖户今年纷纷主动联系帮扶队,询问能否扩大青贮饲料制作规模。帮扶队选择了4家养殖户和1家合作社,补贴31000元,计划建设4个数十吨级青贮饲料池。饲料池建好后,不仅能保证该农户补饲,还能够帮助其他农户以合作社入股形式共用饲料。目前,饲料池已完整建成两个,计划明年投入使用。
提起帮扶队,张世龙直言感谢,合作社在建设牛棚时,还得到甘肃农业大学4万元的资金补助。“一有养殖技术培训,帮扶队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就去参加。”张世龙常常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在家看书琢磨,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成了村里的养殖能人。
“你一个人富裕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才是富。”这是张世龙在帮扶队员口中常常听到的话,他也乐意上门服务,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
“帮扶队的工作是暂时的,只有培养出更多的致富带头人,才能带动村上更多人共奔好日子,他们才是真正‘不走的帮扶队’。”傅昱说。
“把农民变得和我一样”
“希望未来我也能像侯书记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反哺家乡。”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李娟红说。
李娟红所说的侯书记,正是侯永平。在百花村驻村近两年来,他学会了用岷县话和乡亲们交流,他希望把自己变得和农民一样,把农民变得和自己一样。
疫情期间,李娟红从兰州文理学院毕业,在家复习专升本考试。由于父母患病,家中经济负担重,她一度想放弃考试,及早参加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侯书记得知我家情况后,不止一次找我交谈,用自己的经历开导我,让我明白提升学历和走出大山的重要性。”李娟红说。
侯永平的劝说,让迷茫中的李娟红消除了顾虑、坚定了信心。今年6月,李娟红顺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
“村上考虑到我家的情况,将我家纳为二类低保户,并安排雨露计划补助。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暑假期间,李娟红主动申请加入甘肃农业大学驻百花村帮扶队,志愿服务40余天,入户走访、整理档案。她体会到帮扶工作的辛苦,更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
“村里的路灯亮了,马路宽了,便民桥通了,自来水入户了,破旧房子不见了,垃圾找不到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身体健康了,孩子受教育了,脸上的笑容灿烂了,见到客人更热情了,村里处处欣欣向荣。”在《我和我家》一文中,李娟红这样写下百花村的变化。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