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 1954年7月14日,刊发臧克家的诗《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纪念巴勃罗·聂鲁达五十寿辰》,其中写道:你站在人民行列的前头,/吹着那有力的诗的号角,/不管这声音从什么地方发出,/整个的世界都能够听到。/在今天,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想到了你也看到了你,/整个的美洲像一块黑色的幕布,/我看到,一个火燃似的形象在它前面/高高亮起。
● 1982年8月12日,刊发臧克家的文章《写给谁看》,其中写道:创新,不是一个人随心所欲的捏造,创出来的成品,也不是海市蜃楼,而应是根基扎在厚土里的时代大厦。创新,不是形式怪异,字句离奇,借美名以行的东西……文艺作品离开了时代,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群众,欲求其真正的繁荣,岂可得乎?!
● 1987年10月18日,刊发臧克家的文章《一声叶老觉温馨——国庆前夕拜望圣陶先生》,其中写道:叶老,耳失聪,目失明,听话凭传达,自己说话也有点吃力……至善同志告诉我们说:“爸爸关心国家大事,也注意文教事业,每天叫我们给他讲一些重要情况。”是啊,叶老,爱祖国,爱事业,爱朋友,身困斗室,但他的一条心系子牵连着大千世界。
● 1992年2月1日,刊发臧克家的文章《说说我自己》,其中写道:我是个倔强的人,也是个泥土的人。固守着一些不能入时的习惯。我不吸烟,滴酒不入,不尚豪华,坚持朴素作风。我极少赴宴,即使以我的名义设宴,我还是回家吃我的。
● 1993年10月17日,刊发王建明的文章《情系诗坛 老而弥坚——访著名老诗人臧克家》,其中写道:当我问及他对青年诗作者有何期望时,臧老说,“诗是属于青年的。诗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被名利所诱惑,随着不正之风东飘西荡。要经受住无数磨难,才能挺然而立,登上艺术高峰”。
● 2004年2月6日,刊发新华社报道《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翻完最后篇章 诗人臧克家辞世》,报道称,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 2004年4月29日,刊发仪平策的文章《唱泥土歌 做泥土人——解读世纪诗翁臧克家》,其中写道:泥土的出身为他的诗孕育了纯朴的品质!泥土的禀性为他的诗勾画了深重的境界!泥土的根柢为他的诗灌注了深邃的思想!泥土的芳香为他的诗调出了特有的滋味!泥土的情怀为他的诗造就了现实的风格!泥土的召唤为他的诗书写了人生的主题!泥土的生机为他的诗带来了常新的激情!泥土的永恒为他的诗铸就了不朽的生命……泥土,就是臧老所终生践履的一种人生信念和诗学精神之象征。
● 2004年10月13日,刊发舒乙的文章《热情无人可比——追忆诗人臧克家》,其中写道:克家先生常说他是“两面派”,既喜欢旧诗,又喜欢新诗。这倒是道出了一个有成就的诗人的秘诀。而且这是只有中国诗人才有的特点……克家先生自己则主张新老结合。诗要有新思想、新语言和新格式。他主张诗要有一定的格式,而此格式,必有传统的影响。
● 2016年12月1日,刊发臧小平的文章《“人间最动人的友情”——忆父亲臧克家与郎平的交谊》,其中写道:一次,父亲和郎平谈到年轻运动员的运动生命问题。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有人说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很短,活跃一时,也不过是一道流星罢了,这不正确。凡是为人民立过功的人,不是“流星”,而是“长明星”,人民会记住他们。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