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我的抗疫故事】
作者:徐新燕(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书记)
8月6日一早,在大连工三街与香工街交叉口的卡点,工人们正在逐个拆除封闭设施,居民们有序地走出工人村。从7月22日到8月5日,连续14天,疫情伴着烈日炙烤着我们。此刻,迎着清晨徐徐而来的凉风,我们紧张焦灼的心头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清爽和舒畅。
7月22日,大连时隔111天后再次报告了本地确诊病例。这则消息瞬间将整个城市拉入了战时状态。于我而言,这更是一场硬仗!因为这个确诊病例的居住地,恰恰是我所工作的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来不及担心,也由不得焦虑,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行动起来”。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13名社区工作人员抛下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连夜赶回社区,义无反顾地冲在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按照确诊病例提供的行动轨迹,我们开始对其住所采取楼栋封闭等措施,协调相关单位及时转运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消杀、隔离,迅速开展密切接触人员家属排查工作,进行核酸检测。这一天正是大暑节气,寂静的夜被湿热的空气包裹着,我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手上套着胶皮手套,整个人都被封在密不透气的“塑料罩”中。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隔离服里面的衣裳就着汗水,贴在我的前胸后背,护目镜上也出现了一层蒸气。带着这样的状态,我一趟趟地爬楼梯、一次次地敲门,一遍遍地登记,我的身体似乎是被胶水粘上了一样,感到僵硬难受,双眼看东西也模糊不清,但是忙碌的工作根本容不得有任何喘息。我数不清自己排查了多少个人,只惦记着还有多少家门没有敲开。“快点,再快点!社区内所有的密接人员必须快速转运隔离,楼栋必须不留死角地完成消杀!”这一夜,我们不眠不休,每一根神经都处于紧绷状态。
7月23日,工人村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设立核酸检测点位,所有居民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我的手机屏幕不停地闪烁着,我的充电宝换了一个又一个,生怕因手机没电,错过了任何一个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和指示。其间,我要开会协调封闭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组织居民参加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要接电话听取政府的防控指令,还要打电话协调密切接触者的转运……我忘记了吃饭,也不知道饿;我说话太多嗓子冒烟了、沙哑了,但为了安排工作,只要能张开嘴就必须喊声音出来;我不敢喝水,喝太多水就要脱下隔离服上厕所,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浪费隔离服。我的其他同事也是一样,他们太累了。年轻小伙子曲学文竟然坐在凳子上就睡着了,还有几个人干脆躺在啥也没铺的地板上眯一会儿。他们的憔悴疲惫让我心疼,我心头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同志们,辛苦了……”“没事,书记,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必须冲上去。那些‘大白’更辛苦,他们的手套一摘下来就哗哗淌水,好像下雨似的!”这些可爱的同事,反而更心疼身边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
——“来订单啦!清单和地址电话发给你了。”
——“收到,马上买好送过去!”
——“您好!给您买的菜放在门口啦!”
——“谢谢,谢谢你们!”
——“不客气,有事儿您再打电话发微信啊。”
这不是外卖小哥接订单,而是“送菜小分队”在行动。7月24日起,香炉礁街道组织调配机关干部成立“送菜小分队”“应急维修小分队”“消杀清运小分队”等6个小分队充实到社区,为隔离区内的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这些人原本和我们不认识,但是在参与社区服务中就像一家人一样,干活实在,没有懈怠。看着他们顶着烈日在楼院里奔走,我突然感觉自己更有力量了,因为在抗疫这场战斗中,有“我们”在,就一定赢。
那段时间,我根本不知道有几天24小时连轴转了,我也记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多久了,我没有心思给孩子打上一个电话,社区是我必须坚守的地方,身后几千户居民是我要保护的家人。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决不能倒下。
7月28日,一桶桶消毒液、一箱箱洗手液搬到了社区,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源源不断地向我们送来各种各样的防疫物资……爱和温暖奔涌而来。
8月3日,阳光一扫连日的阴雨。工人村社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二次核酸检测。当得知最后结果全部为阴性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同事们欢呼了。
而今,工人村社区终于解除封闭了。小广场上、公园里,老人在惬意地休闲散步,孩子在快乐地嬉戏,清新的空气滋润着我们的生活。当然,物理上的解封并不代表思想上的松懈。当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防疫不能松劲,管理不会松懈,我们和社区居民心手相连,期待与美好相遇。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通讯员于艳新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