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
——精准扶贫的湖南答卷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夏日,阳光明媚。群山环绕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寨吊脚楼鳞次栉比。
回村创业的女大学生施林娇身着精美的苗族便服,背上竹编小背篓,娴熟地通过手机直播起来。动听的苗歌、清甜的米酒……千年苗寨的点点滴滴,正通过网络向外界真实呈现。施林娇说:“这里不再是贫困的偏远苗寨,而是我们的幸福家园,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创业沃土。”
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十八洞村的变迁,是湖南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6年多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2012年至2019年,全省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湖南以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交出了一张精彩的答卷。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拔穷根”
6月11日,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白叶一号”茶叶基地,660亩白茶苗吮吸着山野灵气,迎着阳光茁壮成长。龙月凤等20多位村民,正在茶叶基地除草施肥,“一天100元,一年集中搞几个月,能赚9000多元。”龙月凤说。
几年来,湖南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6000个,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蹚出产业扶贫新路子。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湖南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全省贫困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形成了识贫、校贫、定贫的精准识贫工作机制。同时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督查激励省份名单,湖南名列其中。全省“十三五”期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的69.4万人已全部入住新居。
2019年,湖南调整提高贫困人口脱贫年人均纯收入标准,由之前的每年3400元调整到每年3700元,今年,标准再次调整,提高到每年4000元。目前,全省超100万名兜底对象分类保障到位。
脱贫质量大幅提升,脱贫摘帽步伐加快。2月29日,经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邵阳县等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压实责任,合力吹响“冲锋号”
3月8日,商务部在城步县挂职的副县长刘书军行色匆匆赶到丹口镇下团村,当起了带货主播,向网友推销当地的蜂蜜、泡椒等农产品,当晚销售额超过1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不及时化解,部分群众有返贫风险。”刘书军说。
尽管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全省还有19.9万剩余农村贫困人口要按期脱贫,已脱贫人口也需要巩固提升,部分还有返贫风险。突如其来的疫情更使脱贫攻坚难度“加码”。
2月10日,在战疫的关键时刻,湖南召开全省决战脱贫攻坚暨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动员大会,向全省发出动员令: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阻击战“两场硬仗一起打”。
3月下旬,在湖南所有县市区全部调整为低风险等级后的第一时间,省领导便急赴贫困地区集中调研,要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湖南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层层压实责任,向贫困发起总攻,带动资金、人员等各方要素加速汇聚,形成攻坚合力。
财政资金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9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投入319亿元,年均增长20.67%。
驻村帮扶尽锐出战。全省选派近6万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奋战在攻坚一线,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开展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行动。省内14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市区)与14个贫困县携手奋进奔小康。
社会力量纷纷参与。全省6000余家民企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帮扶超90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决战决胜,啃下最后“硬骨头”
“国贫县”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竹林坪村,满山青翠。
路不畅,水不通,供电不稳定……美丽的竹林坪村,过去也穷得令人心痛。村党总支负责人马石真说:“别人穷得家徒四壁,我们过去路不通,住杉木皮房子,四壁都不全。”
改变从修路开始。2013年,竹林坪村开始修通村水泥路。2018年,开始修通组水泥路。村民兴高采烈,抢着免费招待施工队,鸡肉猪肉黄牛肉,热情里包含着热盼。2019年年初,竹林坪村整村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全省6920个贫困村跟竹林坪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年多来,湖南瞄准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全面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解决1617多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光纤网络覆盖率和贫困村电网改造率达100%。
2013年以前,全省贫困村多数为“产业空白村”。2019年年底,在武陵山脉、罗霄山区、洞庭平原,特色种植满山乡,乡村旅游鼓腰包。全省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当家产业,贫困户家家有事做。
湖南把精准扶贫与“三农”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壮大区域经济密切关联,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统筹推进,做出了一篇沾满泥土芬芳的产业扶贫大文章。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吃劲,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目前湖南剩余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76%,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占61.8%,且大多集中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又扶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变。古丈县尚家村55岁的梁德胜曾是出了名的懒汉,被十八洞村龙先兰由懒变勤脱贫又脱单的故事触动,自己开发茶园种植黄金茶,闲时到扶贫车间打工,如今收入节节高。
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来说,交上这份即将全面战胜绝对贫困的答卷,也意味着要继续直面解决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的考卷。”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