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编者按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工程院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并长期发挥国家工程科技力量作用,为加快公共卫生核心技术研发与攻关提供科技支撑。6月3日,中国工程院党组发出《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号召院士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中国工程院支持下,光明智库邀请八位院士,就总书记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我们分两期为您呈现。
4月3日,湖北省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消杀队员对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进行封闭式卫生防疫消杀工作。新华社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江滨公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点,社区居民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新华社发
5月18日,在吉林省舒兰市通机小区,工作人员为出入居民测温登记。新华社发
强化国家级疾控机构技术、能力、人才储备
作者:徐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
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是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
新冠肺炎的传染力之强、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大、传播途径之多样、影响之深,挑战着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我国科学家在发现新病原、开发检测方法、研发疫苗、临床救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疫情预警、预测、监测、溯源、干预、决策支持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定的短板和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人们切实体会到疫情实时监测、预警、预测的重要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监测数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疫情预测论文,为疫情监测预警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新型监测和预警技术展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潜力,展现出经济、快速、透明、精准、实时、少干扰等特征。技术的进步将会推动传染病监测、预警方法的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构建以监测实时、数据精准、预测科学等为基础的政府决策支持体系和群众宣传教育体系。
世界上存在的病毒种类可达数百万之巨,绝大多数病毒、细菌是未知的,人类研究的病毒和细菌,尚不到自然界存在的病毒和细菌种类的1%。绝大多数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因此,需要开展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野生动物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新的微生物,评估可能的公共卫生意义,防范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这样就大致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有个基本预测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疫情,就能够很快锁定传染源,把疫情杀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在传染病疫情发生之前开展主动研究的能力。这就是提前防范,开展“反向病原学”研究。首先,发现、分离、命名新的微生物,评估新发现微生物的潜在致病性或者公共卫生意义,提出未来可能引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新发现微生物目录。其次,积极探索检测、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客观来说,我国传染病确诊能力仍然较低。除少数法定传染病外,绝大多数传染病的诊断没有微生物证据,容易误诊误治,农村尤其如此。要实现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就要把发现病原体的能力前移到医院、农村、海关、机场等环境。同时,应建立病原体识别网,无论病原体从哪里来,都能够做到及早发现。
着眼未来,人才是关键。百年大计,育人为先。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同时,培养一支水平高、斗志强、顶得住、上得去,关键时候能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国家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疾病预防控制国家队。
织好智慧监控“天网”,牢筑公共卫生“防护墙”
作者: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
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来强调,指出要“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等。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有感触。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我向他汇报了团队研发并已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芯片试剂盒”,它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在1.5小时内检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多种呼吸道病毒的试剂盒。总书记听后作出重要指示,我一直牢记于心。
如何建立疫情防控早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案,使决策层能够把控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可能的关键转折点”,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我们在本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之一。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围绕国家卫生健康战略需求,为应对未来可能再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建议国家构建从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各市县全覆盖的疫情自动监控报告体系,将新型病原体检测技术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的疫情监控直报系统,保证第一手数据联网、第一时间上报,形成不留一处死角的疫情智慧监控“天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
目前,我国已针对北京、西安和成都三个城市,进行了“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系统”可运行示范版本开发。这一系统通过5G通信,结合生物芯片,采用机器直报方式,人力无法干预。无论是已发传染病,还是未知的新发传染病,该系统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信息。
为持续提高准确、便捷、快速的检测能力,我们团队还自主研发了含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碟式芯片法)和全自动微流控核酸检测分析仪在内的全集成核酸检测系统,可实现50分钟内对新冠病毒“样品入—结果出”终极目标的全自动、全封闭、高灵敏度检测,在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一线检测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为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团队还同步研发了一种灵活机动的车载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可在边境口岸、社区发生聚集性疫情等应用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车载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所涉及的一系列技术难点攻关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如全集成核酸检测芯片、轻便的临床样本前处理仪、可避免人工采样操作引发操作者感染的口腔咽拭子取样机器人及可搭载实验室的改装汽车等。
科研人员是国家战疫突击队,研发方向要始终和国家重大需求相契合,国家有需要时,我们必须扛起责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织好疫情智慧监控“防护网”,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墙”,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发展现代医学科技教育,有力保障人民健康
作者:王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都不放弃,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在疫情防控这份“中国答卷”上,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广大医务人员无所畏惧、逆行出征,展现了全国医务界高尚的职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医务工作者。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对此,总书记从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这场大疫之后,如何更好落实中央的部署,建议如下:
一是细化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持续投入政策,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并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增加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引入社会资源,加强公立医院在病原体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支持医疗机构的良好运营与发展。测算基于成本的医疗价格调整体系,重视知识与技术价值,保障医院、医务人员的合理工作收入,多措并举强化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的分级公共卫生体系。将医院与属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整合或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经营管理整合,形成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协同联动机制。
三是建立地区或全国的医疗联合体,促进防治结合。构建业务协同体系,建设和发展综合医院,强化其专科水平,逐步将其大部分独立的专科医疗机构并入综合医疗机构,切实推动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防治体系的转化。同时,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促进防治融合。
四是全方位改革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培养专业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依法全面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衔接,尽快建成完整的现代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均质化的优秀医学人才。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才培养选用机制。
五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临床救治的支撑作用,建立强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和核心基地。医学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健康和生命这一人类的终极利益,关系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赋予国家医学科学院更充分的机构设置自主权,健全科研布局和组织架构;同时整合全国优质研究资源,实现重要学科领域的全覆盖。探索将国家医学科学院建设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围绕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重大科技命题持续攻关,培育可立于全球医学科技前沿、可承担国家使命的创新战略力量。
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发展爱国卫生运动
作者: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爱国卫生运动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爱国卫生运动就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民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的核心要义。这次疫情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洗礼。结合本次疫情防控,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了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提升了自我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意识到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康治理,推动群防群控、全民参与良好格局尽快形成。
“国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鼓励和支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群众性卫生与健康活动,依靠和动员群众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等内容,已明确列入了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充分肯定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一传家宝,以法治建设助推爱国卫生运动达到新水平。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卫生健康是社会基础性的大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要求整个社会以及各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爱国卫生运动也正是以组织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参与卫生治理为最大优势。审视近些年来日常的爱国卫生运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参与度不高,这是影响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成效的主要短板,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
新时代,包括爱国卫生运动在内的公共卫生工作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警示我们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预防为主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它以新的方式影响更多人,是爱国卫生运动本身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全社会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风险,同心协力共筑健康长城,才能让健康中国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