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权威发布】
“我们照护患者,患者也爱护我们”
——护士节里听抗疫前线护士的讲述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说到在武汉的收获,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感受到了这种危难时刻人性的善与美。”北京老年医院内科总护士长纪冬梅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在武汉疫情前线“体会到了在这种疫情风暴中的护患真情”。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天发布会上的主角是几位曾在武汉疫情前线工作的援鄂医疗队护士。作为数以万计援鄂抗疫护士中的一员,纪冬梅的体会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在照护患者,患者也爱护我们。
疫情是对护士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一次考验
护士的工作服务于人们生命的全周期,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护士。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指出,护士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只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工作,其实在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对护士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一次考验。”吴欣娟说,医疗队在武汉面对的大多是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高。他们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再到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高质量的护理。
“小到喂饭、喂水等生活护理,大到呼吸机监测、气道管理等专科护理都是由我们护士完成的。”纪冬梅介绍其在援鄂期间的工作。
他们甚至还成了患者与家属的“通信使者”。“我们曾经代替我们的患者去其他病房看过亲人,带来彼此的问候;我们也曾经为老人打开视频或者通过语音建立与家人的联系;我们还曾经坐在危重症患者床前,一字一句给他念来自家人的信件。”纪冬梅说。
护理工作也有危险的时候,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当遇到气管插管这种高风险操作的时候,护士在准备期间或多或少也有所顾虑。”纪冬梅说,但面对患者、面临抢救,他们手上的操作是连贯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患者,“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顾及其他的”。
“救死扶伤不仅仅是心肺复苏等救命的操作,像整理床单位、测体温、量血压、翻身等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操作,在那时候更能给患者温暖和信心。”北京医院外科ICU护师李金泽说,通过援鄂,自己对本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疫情是对护士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一次考验,他们通过了考验。“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的专科护士,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医生的密切合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护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吴欣娟说。
“把‘天使’完整地还回去”
“让我们最感动的还是我们那些患者。”纪冬梅说。
纪冬梅分享了在武汉前线发生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护士教一位婆婆做呼吸操,告诉她这对身体康复有好处,但老人拒绝了。老人问护士:“我跟着你们做呼吸操,对着你们深呼吸,会不会吐出很多的病毒传染你们?要是这样的话,你们走吧,我不做。”护士耐心向老人解释,说他们的防护做得很好,老人的疑虑被打消,这才配合做呼吸操。
“我们的护士在跟我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哭了,她说真的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老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护士的安危。”纪冬梅说。
在武汉支援期间,护士和患者之间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李金泽回忆其在武汉给一名年轻患者穿刺的时候,看到他手上有很多的针眼。“他当时告诉我说,没事,放心扎吧,大不了再来一针。就是这么一句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的信心更加坚定,同时感觉患者也在和我们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我们的患者总是把保护我们放在第一位。”纪冬梅说,“这让我们体会到了在这种疫情风暴中的护患真情。”
在纪冬梅看来,很多时候不是护士自己在保护自己,而是被患者保护着。“我记得曾经有患者跟我们说过,你们是武汉借来的‘天使’,我们武汉也要把‘天使’完整地还回去。”
(光明日报北京5月12日电)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