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医说】
作者:王振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筹把握守护辽宁和驰援湖北两个大局,举全院之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红医力量。
“硬核”实力精锐出战
中国医大一院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硬核”实力,三面作战:
一是派出精锐之师驰援湖北。自2月2日起陆续派出三批106名骨干力量驰援武汉,分别负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救治工作和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仁彧为队长的重症医疗队率先在非ICU的病房里开展有创辅助通气和体外膜肺(ECMO)治疗,明显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我带领的第三医疗队实现了3个小时组队,携带60多箱医用物资和4台呼吸机星夜驰援武汉,凌晨4点到达酒店,当天就整建制接管了一个已经住满了患者的重症病区。
二是承担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医院是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院长尚红院士始终坐镇医院,带领班子做好前后方的医疗救治的保障工作。医院派出重症医学专家近60人在沈阳中心、锦州中心和朝阳市第二医院等进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以马晓春教授、王玮教授为首的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34人次赴省内10城市指导救治工作,为省内救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确保做好疫情期间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急诊24小时开诊,保证经过严格的新冠肺炎相关筛查后急诊手术、恶性肿瘤限期等手术的开展、维持性透析患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正常治疗。同时,医院组建了涵盖21个学科60余名专家的MDT会诊团队,为对口支援襄阳医疗队、武汉重症医疗队、方舱医院以及省内救治中心提供远程会诊,更好地保障湖北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
“红医战士”勇担重任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医院党委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无论驰援湖北还是守护辽宁的医疗队,都在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将所有人员都编入党支部,支部可以按医疗救治的分工下设各党小组,各司其职开展医疗救治和科学防护等工作。
以医院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为例,27名党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这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下,19名医疗队员先后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院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救治过程中展现了“红医战士”精湛的医疗技术,与湖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武昌方舱医院决定将地下二层B病区患者转移至条件更好的地上A区和C区时,辽宁紧急医学救援队负责的151名患者自发地写下申请书,宁愿牺牲生活条件,也请求医疗队继续为他们的治疗保驾护航。14张写满患者签名的申请书,151个患者的签名就是对医疗队员最高的褒奖。
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把传承“红医”精神,践行“以病人为中心”,守护人民健康作为职责,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中国医大一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诊治疑难急危重症为己任,2019年医院住院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9.0%,急诊收治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6.9%。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医院也下大力气,每年遴选中青年骨干送到国内国外顶尖医院培养,同时为学成归来的专家搭建平台。正是有了这些平时的积累,使得医院今天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从容不迫,更好地发挥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保一方百姓健康平安。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医院的“红色基因”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彰显党和人民的需要,激励全院职工不懈努力。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