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一线抗疫群英谱】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南阳转往省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我跟他直接交接。”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口中的“他”,就是丈夫康谊,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转诊来的患者,都入住在康谊所管理的该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大楼内。重症患者的转诊,夫妻俩做到了无缝对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南省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定点医院。康谊与张晓菊一个在隔离病区负责患者救治,一个奔走在全省尤其是南阳等重点区域防控一线,已经一个月未见。他们每天有限的联系,也全是在商讨患者救治。唯一的放松时刻,就是每隔几天,由8岁儿子组织的“深夜三人视频会”。
疫情来临 携手冲向一线
作为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的呼吸科专家,当看到武汉出现多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新闻后,张晓菊就每天密切关注着相关消息。
除了自己的专业跟肺炎密切相关外,张晓菊对武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一个她求学、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她与丈夫康谊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她还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了8年。
1月20日,武汉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夫妻俩电话联系武汉的老师同学,询问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救治方法、转归等。这些准备工作在后来的救治中发挥了作用。
疫情来临,康谊负责的科室和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被设置为隔离病区,成为疾病救治的最前线。张晓菊负责的科室,一批批医护精英被抽调参与南阳重症病人救治、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
张晓菊、康谊都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张晓菊还是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会诊、培训、协调……众多防控细节需要安排部署。夫妻俩每天都各自忙到深夜,做好“开战”准备。
火线救治 “持久战”里有温情
2月14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康谊正跟同事对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连线会诊。
患者方某58岁,2月5日转入感染科ICU,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较差,病情危重。救治他对专家团队而言是艰巨的挑战。连续72小时的抢救过程惊心动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与高流量吸氧、V-VECMO等先进的抢救手段也用上了。
连日来,经常到深夜一两点还在抢救危重患者,这令一向身体健康的康谊也感到有点吃不消。
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栋8层的楼房,设置有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观病房、重症病房等区域。
医院先后组织3批医护梯队志愿者,定期轮换。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早已换班休息了,首批进驻的康谊却没歇过一天。
来了多少人,收住在哪些病区……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先梳理一遍前一天接诊的发热患者,并把信息上报院防控小组。接着,跟两个治疗组开早会,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进展。之后到病房查房,重点关注危重症患者。随后,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各地定点医院没有救治条件的患者被有序转诊至省级定点医院。医院感染ICU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加。
疫情伊始,张晓菊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精心布局、调配科室人员,一些进入隔离病区,一些坚守门诊、病房,一些支援湖北。
2月3日,张晓菊接到任务,赴南阳深度指导当地危重症患者救治。南阳重症患者较多,重任在前,她心里也有几分忐忑。为不给当地增加负担,她自备防护装备。2月4日一大早,她开始全面摸底南阳所有危重患者情况。
两天内,通过远程会诊,张晓菊和其他专家共同会诊了8位危重症患者和10位重症患者。其中不乏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和孕期感染的患者。“危重患者随时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每天都像在打仗,心经常提到嗓子眼。”张晓菊说,这边刚平稳,那边又现危象,应接不暇。
“每天说很多话,多到现在不想说话。”张晓菊说。每到一家基层医院,她要和当地一线、二线医护人员及其他对接专家交流患者病情、沟通治疗意见、商讨下一步治疗方案等。
“武汉的好几个同学都感染了,最亲密的朋友都在抗疫一线。”张晓菊说,连月来,她跟丈夫说的最温情的话,就是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其他都是在探讨新冠肺炎的专业问题。有时甚至会发生争吵,争论何时用激素,何时采用有创的呼吸治疗等难题,但彼此之间的牵挂却一点都不少。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