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疫情不改中国经济基本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抢收西芹,翻耕土地,移栽瓜苗……重庆市合川区临渡村到处生机勃勃,村民们正趁着大好春光抢农时、忙春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党中央连续17年聚焦“三农”主题印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这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力度,有利于加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介绍,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长足发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的行政村,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变化。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差距。”李伟国说,农业农村部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这几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江西省定南县岿美山镇工人村谢振华家再次飘出浓浓酒香。“等天气好,陆续就会有游客来村里玩了。”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谢振华的订单也开始多起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乡镇,岿美山镇把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山水风光融入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乘势而上。
“如果我们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乡村发展,就可以发现很多机遇,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认为。
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得到创新发展,在村民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县域承包土地由原来44.2万块合并成12.4万块,流转经营权面积104万亩。“过去,全镇农民每户5至8块地,‘互换并地’后每户整合成2至3块地,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彰武县兴隆山镇党委书记王银说。
在浙江省常山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的土地制度改革激活了生产要素,盘活了农村财产权,胡柚、山茶油、猴头菇“常山三宝”成为推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在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集中流转、集中整理、集中再流转的土地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农业开发公司、经营主体的四方共赢。
“2020年是农村改革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年份,必须切实抓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在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大地正酝酿着新一轮的山乡巨变。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