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客观看待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客观看待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2-24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

  谢迟(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与人群流动和集聚密切相关,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

  冲击:疫情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从居民日常消费类别来分析疫情影响,具体包括:影视消费大幅下降。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58.59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期间贺岁片集体撤档,影院大规模歇业,春节档电影票房惨淡;酒店住宿和餐饮消费受到较大影响。中国烹饪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国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除无盈利外,食材过期损失、房租、工资、折旧等费用开支较大;航空和客运等交通支出降幅明显。截至2月10日,春节后全国旅客发送量2.34亿,较去年同期减少81.9%。交通运输部预计春运40天客流量同比将下降45%。2020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9.9万台,同比下滑21.5%;教育培训消费损失较大。《2020新冠疫情教育行业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显示,35%的教育机构/企业预计第一季度营收下降幅度为10%~50%。

  机遇:疫情倒逼新兴消费业态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宅经济”“宅消费”应运而生,一些新兴消费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非接触性服务消费迅速推广。非接触性服务消费颠覆了居民生活工作接触交流的传统模式。为应对疫情,一些医疗机构及时推出在线问诊服务,保证了民众足不出户也能得到专业医生诊断,有效避免求医者在门诊交叉感染带来的风险。

  在线消费大为普及。疫情对线下传统零售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倒逼电商和新零售加快发展。如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京东生鲜、叮咚买菜等具备在线购物功能的零售新业态走入千家万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除夕至大年初三,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卖出4000多吨生鲜产品。

  网络视频消费迅猛增长。短视频播放平台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众多教育平台开发网络视频课程,教学双方正逐渐适应网络视频教学的互动形式。

  建议:多措并举,积极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多种情形。比如,一些居民消费具有时令属性,包括春节假期等节日礼节性消费,或者当季服饰消费、冬季冰雪体育休闲消费等季节性消费。在疫情结束后,一些居民消费可能出现大幅反弹,得到补充释放。疫情结束后,民众补偿性消费意愿强烈,商家将推出优惠折扣处理库存积压,若及时加以政策引导和支持,居民消费可能得到很大幅度的补充释放,私家车消费、防护用品消费和健康消费等还可能出现“井喷”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的恢复和发展取决于国民经济和就业发展状况。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只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业和收入得到保障,民众就有底气,消费就会增长。

  二是积极发挥金融财税的支持作用,做好对受冲击行业和特殊人群的支持与帮扶。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相关企业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减免税费,号召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康养行业等提供专项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以高质量的健康供给推动健康消费发展。

  三是做好卫生安全消费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适应居民健康生活习惯转变的要求,建立公共场所消毒保洁规范,提高商场、超市、市场、酒店和饭馆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与规范化处理,尤其做好有害垃圾的及时处理;加强公共环境卫生监管与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加大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是做好消费业态创新,及时补足短板。可推出一系列主题消费振兴计划。比如,积极稳定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及相关产品消费。不断加强5G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为新消费提供硬件支撑,提高居民购物效率,促进5G手机等终端消费。提倡和鼓励新兴消费方式和内容,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增长。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4日 16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