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一线抗疫群英谱·聚焦90后】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马荣瑞
2月15日下午3点,杨科走出发热门诊,脱掉防护服,顾不得满身汗水,只是仔细洗了手和脸,赶紧到食堂吃午饭。“连续7个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真饿。”这是个略显腼腆的小伙子,一说话就浅浅地笑。
今天是杨科婚后一个月零一天。1月14日,婚礼当天,杨科在朋友圈晒出他们的结婚照,配上一句话“风雨路遥同珍重,不负尘缘不负卿”,他用这样的方式向妻子杨孝孝表白。
杨科和杨孝孝都是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被称作“白衣侠侣”。两人都是定远县人,按照老家的规矩,结婚后要“回门”。但是,结婚才两天,1月16日,两人就开始上夜班。“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严重起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定点诊治医院。我们没办法回老家,就想着春节再回吧,没想到蜜月就在医院度过了。”杨科依然一脸腼腆。
6天后,这对小夫妻不得不暂时分离。1月20日,杨孝孝作为该院首批支援人员,被安排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孝孝下第一个夜班时,是夜里12点,我送她回家。她走在我前面,刻意和我保持3米的距离。”杨科回忆,那时,他们对于新冠肺炎传播途径还不太清楚,但她有医生本能的反应,到了家门口,杨孝孝转过身来,只说了句“你回去上班吧”。
2月4日,杨科也被抽调支援发热门诊,负责为患者取咽拭子。从此,虽然都在发热门诊,但因为分工和排班不同,两人从来没有在岗位上相遇。
咽拭子取样时,杨科必须“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口罩、面罩和护目镜。他左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右手用取样棉签伸到患者咽喉深处取出分泌物,然后棉签塞入试管,盖紧,送疾控检验。由于棉签必须伸到咽喉深处,患者忍不住想呕吐,即使是忍住呕吐,患者也会不停咳嗽。
“这个时候最危险,如果是感染患者,剧烈咳嗽时空气中会有很多病毒,传染性很强。”取样后,杨科马上用84消毒液对整个房间喷洒消毒,“取样几分钟,消毒一二十分钟,然后再对下一位患者取样,平均半小时完成一个取样。”
杨科说,上班前,他们必须控制饮食,尤其是不能大量饮水。“医用防护品很紧张,如果要上厕所或者吃饭,就要换一套。上班时,浑身汗透了,黏糊糊的,那也要忍着,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也不能上厕所。”
2月8日是杨孝孝的生日。那天杨孝孝下午4点下班,杨科是晚上10点上班,利用中间几个小时,杨科陪着孝孝吃了生日蛋糕。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两人唯一的一次见面。
“最希望疫情早点消除,我们想回家看看父母。”杨科告诉记者,到发热门诊上班后,他和杨孝孝从不发朋友圈,每次和父母通电话,他们尽量找些轻松的话题,“双方父母都不知道我们在发热门诊,不然肯定很担心。”
“2003年SARS时,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轮到我们来保护世界。”杨科和杨孝孝都出生于1992年,“我们这一代和前一代没有什么不同,放在任何岗位上都会尽职尽力地工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对90后多些理解和信任。”
“蜜月就在医院过了,等疫情阻击战胜利后,我要带孝孝出去旅游,给她补一个真正的蜜月。”杨科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