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此时的武汉,安静、凝重。街道上鲜见行人,车道上偶有车辆。而距离武汉市中心20公里的西南角,却是另一番光景。往日畅通无阻的黄家湖大道上,满是各种车辆、货物,还有正在作业的工作人员。向南走不远,记者便来到了最近正在被全国人民“云关注”的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什么样的医院,能在短短十几天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相比17年前的北京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又有些什么不同?2月1日,记者实地探访雷神山,挖掘这个按下“开始键”即进入“倒计时”的大工程背后的细节与点滴,看一砖一瓦中凝结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概如何成就这样的中国奇迹。
截至记者发稿前,由武汉地产组织实施,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总体进度完成65%。隔离区完成60%,3300间集装箱,已到场2530间;土建部分完成约60%;隔离病房场地平整、沟槽开挖、沟槽管线预埋、沟槽回填、主管道面层浇筑、非沟槽区PE膜施工已全部完成。
责任:“一定高质量完成雷神山医院建设”
“终于回来了”。历经三次转机、耗时18小时后,中建三局在马来西亚的经理吴龙兵跨越万里,抵达武汉。来不及等托运的行李送出,吴龙兵便把电话打给领导,申请加入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前线。
“你的腿伤还没有彻底康复,好好在家养伤!”吴龙兵的第一次申请遭到了拒绝。但他说:“虽然腿脚不便,但让我干什么都可以,看仓库都行!”第二天一早,吴龙兵就出现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职责是在入口监测每个进场人员的体温。这个岗位安排一名国际项目的项目经理着实称得上“杀鸡用牛刀”,但吴龙兵却很乐观,他自封了个头衔——雷神山掌“门”人。
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项目党支部书记朱晓东是最早入场的建设者之一。1月23日晚上7点多,刚回到上海和家人团聚的朱晓东收到召唤。大年三十凌晨4点半,朱晓东告别刚刚团聚的家人,当天下午两点半就抵达了项目现场。
“投身雷神山医院建设,是我这个老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朱晓东说。朱晓东平日里被人称作“热血书记”,22年来,他坚持献血从未间断,累计超过7000毫升。
“这两天,我们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下班,早上7点多就又回到岗位上。”朱晓东说。从管理人员、现场工人的住宿安排,到协调现场工人监控体温,从收货区保洁和垃圾清洁到6个生活区的巡视监督、物资发放,不论大事小情,朱晓东事无巨细,力求做到最精。
这几天,95后尹恒的事情被同事们所称道。1月25日,看到公司呼吁湖北地区职工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号召,尹恒坐不住了。获得父母的理解支持后,他独自背负行囊,骑车、步行10余公里穿越鄂州市城区,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最终顺利到达施工现场。
在现场,记者看到尹恒独自在南区负责道路原地面、沟槽、场平标高测量和高压线位置、电缆位置测定等工作。为了确保道路精度,需要他每次根据各种方案反复测量5次以上。之后,这些数据反馈到技术部,用来优化调整施工图纸。
问及有没有想说的,他腼腆地说:“希望医院能够赶快建成,让患者早一些得到救治。”
朴实,是记者在现场采访多位工作人员后,留下的最直观的感受。采访前他们都会说一句话,“我很普通,可以多采访别人”。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们可以采访一下刘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刘林。”
安装智能化工程技术负责人刘林正在设计图纸,已连续6天没有离开施工现场,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吃饭只是偶尔,睡觉则是在和工人交接班时打个盹。
刚到建设现场,他连续与设计院打了20多个电话,沟通工程设计图,现场跟踪修改,确保图纸设计到位。如今,看着眼前一个个明亮通透的病房,刘林说:“我们一定会高质量完成雷神山医院建设。”
雷神山医院建设急需大量板房,党员孙驰主动承担起资源对接重任,从河北、天津、山东等地调运板房资源,负责过程中的物流、进城协调事项。他负责的板房资源协调量超过1300座,在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孙驰说。
有序:建设工地上的亮点
有序,是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这么多人施工,如何保护好施工人员?为建成这座防疫战场前线的“桥头堡”,这里人员高度密集,两班倒让建设者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他们面临的感染风险远超常人。
记者在建设现场遇到了严格的体温检测。“我们有三道防疫的关口,不给病毒留任何余地。”防疫管理小组组长张志刚介绍说,在这里,有专人负责测体温、消毒、发放防疫物资。
“工人的口罩量还够吗?能不能确保有口罩及时进行更换”,凌晨的雷神山医院项目现场,安装公司工业经理部商务部员工张绪莉还在确认建设工人的口罩供给情况。
作为安装公司在项目上的唯一女同志,除夕夜,她就曾主动请战火神山医院,公司考虑到她是女同志并未同意。1月28日,她再次请缨,这次她如愿以偿支援雷神山,她在项目上负责筹备所需的后勤物资,物资多且杂,她却非常有耐心,被职工们亲昵地称为“张管家”。
有序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协调。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2号出口,记者遇到了一位从千里之外的青海驰援武汉的工作人员。他叫周林,是中建三局外区干部,任中建三局青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雷神山建设项目其中一个区域的协调和吊装工作。“每天早上6点半到达工作岗位,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平均3分钟一个电话,微信信息更是不间断。”
在这里,还有很多像周林一样的建设者。王乔在现场担任医疗休息区安装工程的责任经理,负责区域内的资源组织、施工协调、人员分工和后勤管理工作。目前,项目共有管理人员688人,作业人员4916人,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1096台,集装箱2149套,其他各类洁具及通风、空调设备等机电安装物资1700套。
有序,还要精准。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帆说,他们对于各个组的安排精确到分钟,现场有80多个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施工管理,细致到车辆行驶的路线都进行规划。
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路口都有一名指挥交通的人员,根据施工的现场情况,有序地让工程车辆进入。
在确保施工有序中,党员们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火速成立临时党委,并为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120余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宣示按期交付医院的坚定决心。
在这里,仅负责雷神山医院医护住宿区施工的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项目团队就成立了4支党员突击队,负责雷神山医院项目交通疏导、防疫工作的中建铁投集团也已成立党员先锋队。
质量:借鉴小汤山,超越小汤山
最近,对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有外国网友评论:“中国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建设者,中国在国家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果断总是让我吃惊!”
根据最新设计,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扩大至约7.5万平方米。医疗隔离区约52200平方米,病床超1500张(最多可容纳约1600张病床);医护住宿区约9000平方米,可容纳约2000名医护人员;医护及营养餐厅、清洁用品库(既有建筑)约13700平方米。
雷神山医院借鉴了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成功经验,17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有哪些技术上的进步?记者看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大量使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为了节约时间,在厂家加工后,直接运到现场拼装。
医院产生的污水如何处理?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采用全封闭的收集,经过前端的预消毒处理后,再到污水处理站,经过生化系统以及进一步消毒以后,把污水排到距这里800米的市政管网系统,之后再次进行处理。”
记者参观了雷神山医院已建成的部分房间,看到给医护人员居住的房间大概有20多平方米,设有3张大的高低床共6个床位,设有独立的淋浴区。给病人的病房条件更好,有4个床位,床位之间有隔断,设有两个卫生间。
“我们是因地制宜建设的,根据这次武汉的需要进行建设和施工。”中建三局雷神山隔离区总指挥部协调员苏章说,“我们不断对接设计院,共同设计,希望打造高效、高质量的建筑。”
很多人关心,会不会因为速度快而降低建设的标准?一位现场负责人介绍:“我们组建了300余人的管理团队,保证施工各阶段的顺利实施。还有规范严谨的制度保障,中建三局有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制度,设置了质量管理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理。”
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现在正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专家顾问。他表示,“雷神山”建设标准高于“小汤山”,如果说北京当年是一场“遭遇战”,如今的武汉打的是一场“阻击战”。与当年相比,这一次可以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更多。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有利于缓解当前武汉病人多、收不进院的问题,让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有利于集中收治患者,减少疫情扩散,让老百姓树立起战胜疫情的信心。
(光明日报武汉2月1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章正 卢璐)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