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自今年10月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抗议示威活动。迫于压力,伊拉克国民议会于12月1日在特别会议上投票批准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然而,民众对于政府的怒火并没有因此消散。久经风霜的伊拉克政局为何波澜再起,此次示威游行又将带领伊拉克走向何方?
伊拉克经济陷入困境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9年,中东地区动荡频频,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伊朗先后发生大规模民众反政府示威游行,共造成上千人死亡、上万人受伤。有人认为这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延续,也有人将其视作全球范围内游行示威加剧蔓延到中东的结果。
从伊拉克内部看,政府腐败猖獗,青年生活举步维艰。推翻萨达姆后,伊拉克先后举行了数轮总理和议会选举,但统治集团垄断了大部分石油收入,导致政府无法改善民生就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涉及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薄弱。据统计,伊拉克有58%的人口是24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大约有30%是失业者,形成了主要不稳定因素。
伊拉克库尔德爱国联盟驻埃及代表亚信告诉记者,此次游行示威实际则源于伊拉克民众对国家当权阶级的集体失望,根本上是表达对美国及西方描绘的“民主自由”虚幻图景的强烈不满。亚信认为,传统的政治精英和政治派别表面上针锋相对,实则达成默契暗中操纵选举最终将权力牢牢固化在小部分人手中。在2018年议会选举中,民众投票率约为44%,与此前60%的投票率形成鲜明对比,此后还发生火灾导致部分选票被毁,更造成民众对当前选举制度的反感。总理迈赫迪是各方妥协下的产物,难以撼动固有的政治格局,民众对其改革和打击腐败的承诺不信任。抗议者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重新编写《选举法》,并重新组建选举委员会以使其独立运作。
美裹挟伊拉克民意对抗伊朗
《纽约时报》11月17日公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援引了据称是伊朗情报人员泄露的700份秘密文件,其中记录了伊朗干预和渗透伊拉克政治、经济和宗教生活的“证据”。这份报告瞬间点燃了伊拉克民众的强烈怒火。伊朗驻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领事馆11月27日晚遭到示威者冲击和纵火,随后警察开枪造成多人伤亡。
在美国及西方媒体的煽动下,部分伊拉克民众认为伊朗干涉伊拉克选举、内政外交和经济支柱产业,是造成伊拉克一切问题的“根源”。此外,西方媒体还将矛头直指伊拉克境内亲伊朗的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将其称为对民众施暴的幕后黑手,希望按照伊拉克宪法将其解散或驱逐。美国挑起伊拉克什叶派民众的反伊朗情绪,造成伊朗在地区上故孤立无援的尴尬局面,从内部瓦解伊朗“什叶派之弧”战略。西方媒体不断指导示威者提出口号迫使伊拉克政府让步,实际上其根本目的是突破伊朗红线,逼迫伊朗直接干涉伊拉克内政,最终导致伊朗和伊拉克民众完全对立。
伊拉克政治前景堪忧
根据伊拉克宪法,总理可以主动提出辞职,议会批准后需要在辞职后的15天内投票选举一位新总理,而新领导人有30天的时间组成政府。总理在此期间将担任临时监管者的职务,确保直到议会投票选举新总理并组阁成功。如果无法推选总理,议会将投票批准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政府将有60天的时间组织投票。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伊拉克问题研究专家拉贾告诉记者,在美国和伊朗的博弈下,伊拉克的内部冲突或将愈演愈烈。美国希望伊拉克选举新总理失败,由此重新进行议会选举,削弱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但伊朗则不希望看到伊拉克重新进行议会选举,而是从现有政治集团中就总理人选达成一致。但是,拉贾对于伊拉克的政治前景持悲观态度。一是因为刚刚辞职的前总理马赫迪是伊拉克目前政治人物中最中立的,也是有能力平衡各方势力的选择,短时间内难以找到第二个各方满意的总理人选。二是伊拉克与伊朗的经济和地缘政治高度捆绑,两国在油气、电力、商品交易等方面合作紧密,在美西方的煽动下与伊朗强行切割无助于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虽然此次游行示威中,民众提出了抛弃宗派和种族冲突的口号,但在国内外势力盘根错节的大背景下,伊拉克政局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平静,找到改革的出路。
(光明日报开罗12月10日电 光明日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