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90后钳工:做闪光的“金子” 品奋斗的“甘甜”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化建修公司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一班班长曹宽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90后“老师傅”曹宽在操作台上练基本功,一不小心把手上血泡磨破了。他并没有在意,而是接着完成工序。他的手比同龄人更粗糙,握住就能摸到一层厚厚的老茧。
走进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维修一车间休息室,就能看见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钳”字。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一班班长曹宽解释:“‘金’和‘甘’合起来就是我们钳工的‘钳’字。这个字也是我的座右铭——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
1992年出生的曹宽在青春路上留下了一串奋斗的脚印:在吉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他攻克了丙烯冷媒压缩机组安装难关,每年为下游增加乙烯量13万吨;他提出“大型设备温差拆解法”等5项工作法,发明了“设备内部监测取出器”等多套专用工具,解决设备疑难问题70多项,改造关键零部件8个,创效500余万元;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中石油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殊荣。
有困惑,却重新爱上工作
在读大专时,曹宽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3年年底,即将毕业的曹宽凭借这份荣誉被吉化择优录用。“真是觉得完成了一件终身大事!”曹宽说。
一进入吉化,曹宽就被分到了建修公司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一班,当时的班长是全国劳模李永翔。半年的培训实习结束后,曹宽又成了李永翔的徒弟,成为他人眼中令人羡慕的年轻人。
但曹宽自己就觉得没那么幸运。工作环境中不是油就是灰,老师傅的工作服上全是补丁。化工设备普遍较大,机械零件轻的也有40来斤,不能用起重吊的零件就得用手搬。很多时候还要迎着风雨在室外施工。
艰苦的环境让刚走出校门的曹宽有点泄气。此时,一件事让曹宽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工作。曹宽跟着师父李永翔检修机组,发现问题后,李永翔一下就跳到了汽轮机底部。“师父拿着螺丝刀和手电筒,在狭小又闷热的空间中挨个排查每根管线的焊接情况。里面飘满了保温棉,沾到人身上特别痒。他一个多小时后才爬出来,脸上除了牙全是黑的。”曹宽说,从那天起,他没再想别的,只想着也要成为师父那样的好工人。
拿荣誉,也为企业贡献利润
很快,钳工一班又接到一个大活儿。工友们每天从早7点干到晚8点,在室外作业,面对风沙。在施工的40多天里,曹宽紧紧跟着师父,还随身携带个小本,记录关键步骤。
曹宽经常一蹲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项操作都会多干几遍;工作不忙时,《石油机械》《化工机械安装与修理》《钳工技术大全》等专业书籍是他不离手的宝贝。6年里,他阅读过的专业书籍约有60本;要是下班早,他就留在操作台上练基本功。
用曹宽身边朋友的话说,他的努力换来了“开挂”的人生。钳工的加工精度一般要控制在0.06毫米以内,曹宽能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粗细相当于一根头发的七分之一。在2015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曹宽和来自全国的66名钳工高手对决,夺得了第一名。
比赛结束后,曹宽拿着奖牌向师父报喜,可把李永翔乐坏了。“拜师时,曹宽说不会给我丢脸,果然没食言。”李永翔说,“我提醒曹宽不要光拿比赛的奖牌,更要拿为吉化作贡献的奖牌。这句话也被他记到了心里。”
2016年,吉化启动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年产15万吨的中部乙烯装置急需检修。曹宽在48小时内,在变形的零部件上连续锉了上万刀,做到刀刀精准。部件安装就位以后,设备一次开车成功,每年为下游增加乙烯量13万吨,累计盈利20亿元,为吉化3年盈利100亿元奠定了基础。
年轻人,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拆装泵是钳工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拆卸的时候容易挤到手指,安装的时候要是偏一点,中间的零件大盖垫儿就容易报废。曹宽惋惜地说:“我自己就安坏过好几个,后来一问1个就要几千块钱。”曹宽有些心疼,一心想着解决这个问题。2018年,他发明了“模块化水平回装工具车”,保证大盖垫儿不损坏,还能节省30分钟的时间成本。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首届一线创新成果交流推介活动”中,这项成果受到业内关注。后来,还有企业利用它辅助其他管道的焊接工作。曹宽说:“原来工人也能做这么多有价值的事。”
2018年年底,曹宽被任命为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一班班长,接了师父的班儿,成了该车间12个班组中最年轻的班长,带领着该车间最年轻的班组,用自己的勤奋和创新精神感染和带动着工友们。
副班长康滨说:“在班组重新组建的一年里,曹宽不仅带领大家完成了几次大修任务,还创新实行了午餐总结会,规范了零部件摆放规则和工作经验总结记录制度。”
年终岁尾,曹宽心里又有了新的梦想,他要努力把班组带出活力,带着自己的工友干出花样,让工友们都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