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如何打造军事训练“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如何打造军事训练“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26 03: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长城走笔】

  作者:杜伟 张成举(分别为陆军指挥学院演训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谓是风起云涌。在军事训练领域,各类先进技术的出现为构建综合集成的军事训练环境,开发智能灵活的军事训练模型,处理复杂海量的军事训练数据提供了支持。但是,当前一些军事训练中还存在着组织烦琐、流程僵化、手段落后,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数据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训练针对性不够、费效比偏低,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要求和我军新时期使命任务不相适应。如何将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军事训练进行深度结合,创新军事训练理念和模式,打造军事训练“云”,提高训练效益,是目前军事训练研究的重要方向。

如何打造军事训练“云”

陆军防空某部官兵常态化开展战备训练。赵启瑞摄/光明图片

  所谓军事训练“云”,是以云计算理念为指导,以网络通信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及负载均衡技术为支撑,对训练资源进行模块化和“云”池化管理,为用户提供灵活、高效的数据、计算和应用等服务。它在理念上追求弹性可扩,包括建设、运行和发展等理念,不同的训练对象、训练模式、训练阶段,对于数据、计算、功能等资源需求千差万别,在运用中必须快速、灵活调整各类资源分配,在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迅速完成体系和资源的扩充升级并预留开放接口;在规划上注重综合集成,“云”体系由训练数据、器材、系统等训练资源,网络、计算、存储设备等基础资源,以及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等共同构成,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软硬一体化设计、资源模块化管理、层级系统化集成,从而屏蔽异构资源差异、实现资源快速重组;在运用上强调按需服务,“云”体系包括数据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按照军事训练的不同需求,服务形式和内容存在差别,“云”能够根据组训、受训等不同用户需求和特点,以最佳费效比为优化目标对资源进行调配并将其打包形成服务提供给用户。

  军事训练“云”能够为军事训练的筹划、组织、实施、讲评等不同阶段不同用户提供高效训练服务。针对当前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在提高质量和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等方面加强“云”的应用:一是自动化环境配置,当前军事训练主要依赖构设训练模拟环境展开,在进行训练准备时,各类系统和器材配置烦琐而有难度,在军事训练“云”体系下,模拟系统和器材可以按照需求实现资源整合并以服务的方式进行批量的分发、安装、配置;二是个性化数据服务,“云”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实时收集训练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并不断汇入数据库形成军事训练大数据,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针对用户经历、能力、岗位、任务等特点进行个性化特征提取,实现训练数据资源的个性化、针对性推送;三是集约化管理控制,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以及资源管理机制,各类要素纳入统一管理,运行时根据用户需求对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资源进行实时的分配和调整,在安全方面,所有数据、信息均纳入统一存储管理,杜绝私自拷贝、传播等安全保密问题。

  军事训练“云”是构建军事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训练从重视系统研发到重视数据处理与应用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军事训练创新、提高军事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从上到下各级部门推动共同建设。首先,必须加快数据资源建设,信息、知识与智能均以数据为母体存在,没有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规范和发展训练数据资源采集、处理、运用方法途径,加快推进训练数据资源的建设;其次,必须加大统筹规划力度,训练的各类器材和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建设、无法共享互通等问题。因此,必须按照训练需求对训练资源的类型、数量以及所拥有的能力进行统一筹划,有效破除资源“壁垒”,实现训练资源“分布一体化、动态共享化”;再次,必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军事训练“云”的建设,应借鉴吸收民用领域先进经验,着眼技术、数据等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全面走开军民融合建设发展路子,提高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