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时光——我奋斗 我幸福】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时序初秋,坐落在淮北平原上的小岗村天蓝,稻黄,瓜果飘香,又是丰收的景象。
小岗村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资料照片
已是午后,76岁的严金昌依然在他的“金昌食府”忙碌着,不远处,是他开的小岗村第一家超市。“好多游客知道总书记来过这里,所以喜欢在我家吃饭。加上超市,一年收入20来万没有问题。”严金昌说。
严金昌是当年小岗村“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游客等菜的时候,总喜欢让他讲讲当年“红手印”的故事。
那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代表以按红手印托孤的方式,搞起了“分田到户”,从而拉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序幕。
40年来,合着中国前进步伐,小岗村一直在变。
包产到户的第二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22元的18倍,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小岗村首次归还了国家贷款800元。“那一年是我30多岁来第一次吃饱饭”,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回忆说。
但从那时起过了20年之后,小岗村百姓的生活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成了小岗人的困惑,也成了外界的质疑。
为了生存,小岗人求变;为了幸福,小岗人从未停下变的步伐。
2008年,在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建议下,“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大包干菜馆”。严立华开起了“红手印”系列的农家乐和超市。
如今,村中心的友谊大道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到201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刚过2000元到超过5000元。
更大的变革源自体制。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小岗人从按“红手印”,到领“红本本”,开始搞起了土地流转、入股,拿租金、分红利。小岗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再度领跑。
2018年2月9日,小岗人实现了40年来的第一次集体经济分红。2019年,小岗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分红金额较上年增加近五成。
如今,18位大包干带头人健在的还有10人。但小岗精神一直在延续,小岗人改革的底色从来没变。
作为“改二代”,关友江的儿子关正景,正通过电商为小岗注入互联网因素,打造“互联网+大包干”模式,让好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现在,“小岗农民”原生态大米、“小岗农民”黑花生、“小岗农民”蓝莓果干等土特产畅销网络。
一个个种粮养殖大户挑起大梁,建设4300亩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游,争创国家5A级景区……“小岗要发展,最根本的是靠小岗人自己的努力,创新求变。”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说,“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就在这儿,小岗精神永远不变。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