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手工作业简单制造到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从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到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从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到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70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民族复兴再铸辉煌。
195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41万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52年的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0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仅能制造一般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的阶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专项规划,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转高,实现了从产品单一向门类齐全的变化,“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全门类的产业配套为工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医疗仪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比1995年提高6.9个百分点。
70年,中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城乡居民穿着状态的真实写照。食品消费供给数量不足、品种单调,消费水平较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发展惠及民生的理念,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居民食品消费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跨越,衣着消费实现从穿暖到穿美的巨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70年,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交通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201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9倍和3.8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末增长734倍。
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这样的飞跃,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优越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国方案”凝结而成的厚积薄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改革开放伟大觉醒,再到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从被围堵孤立到融入世界,再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7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