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庆应飞(四川甘孜州纪委监委干部)
我从小就熟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最近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学习时,见到了头发花白的英雄后代李理。李理的父亲,正是22名夺桥勇士之一的李友林。
四川泸定县泸定桥,又名大渡桥。资料图片
“我曾经问过父亲,夺桥爬铁索的时候,你没有想到过死吗?父亲回答说,如果想到死,我们就冲不过去了。”李理说,在那个时刻,父亲和其他冲锋战士们都抱着“夺桥必胜”的信念,激发出了巨大的勇气。
没有想过死的父亲穿过枪林弹雨活了下来,那年,他刚刚20岁。
李理说,父亲参加红军时才16岁,参与飞夺泸定桥时才20岁。但无论是在家给孩子们讲,还是后来在中国科技大学任院系党总支书记时给学生讲,父亲都不会提到自己,更不会以英雄自居。直到40岁时,李理才知道父亲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之一。
“他常常说,我没有什么说的,赞扬自己、抬高自己是不对的,牺牲的战友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都为他们感到遗憾。”李理回忆说,父亲始终把战友放在内心最深处。“战争岁月锻造出坚毅品性的父亲,只有在怀念战友时才会掉泪。”
李理说,父亲到大学工作后,特别爱护学生,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给贫困学生买生活用品,还把过年过节没钱回家的学生请到家里吃饭。
“父亲去世后,在吊唁会上,他的一名学生告诉我,三年困难时期,学校有学生到食堂偷红薯吃,被举报后,要开除,这几乎意味着前途尽毁。父亲在会上拍桌说,开除学生的人没有体验过饥饿的滋味。这几名学生因此被保了下来,得以继续上学。”李理说,对于饥饿,经历过长征的父亲最有发言权,而他拍案保护的这些学生,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李理心中,不多言的父亲,用他的品行树立起一座伟岸的桥,一座让人能借此通往更为广阔的世界的桥。
和李理老人一番畅谈,让我深受感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低调而朴实的红军战士——李友林。而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李友林这样的红军战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
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依然要始终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