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新安(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
河南曾经属于内陆欠发达省份。1949年,河南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有5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
20世纪90年代,河南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谋划中原崛起大业,重大举措之一是推进高水平开放。1992年,省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994年,省委五届九次全会决定把开放带动列为全省的三大战略之一;1997年,国务院批复开放郑州东站铁路货运口岸,郑州东站成为全国第一个内陆货运类口岸;1999年,河南立足区位优势,提出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新世纪以来,河南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2001年,召开全省第三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200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开放带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对外开放提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和战略高度;2006年,出台《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指导意见》,进一步确定了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2010年,出台《关于增创优势、打造开放高地的意见》,首次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201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将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2016年,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把“基本形成内陆开放高地”作为全省总体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
在实际工作层面,河南把搭建开放载体,构筑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创新开放机制作为重大举措。目前,河南进口指定口岸达到10个,建成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省份;郑州机场客货运量在中部机场中稳居“双第一”,分别居国内大型机场第13位、第7位;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加快形成;郑州E贸易打造“秒通关”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使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打造陆上、空中、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河南越来越受到全球流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青睐;实施“三十五证合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创设成本,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高水平开放助推河南后发赶超跨越。河南过去是对外开放洼地,20世纪90年代,河南经济外贸依存度远低于全国水平;2005年,河南实际利用外资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16年,河南凭借外贸进出口总值4714.7亿元,首次跨入“中国外贸十强省份”;2018年,河南出口额居全国第八,全省实际吸收外资179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600多亿元。高水平开放深刻影响着河南赶超跨越的轨迹和进程。河南经济总量多年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24203.80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延续了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我们期望并相信,高水平开放作为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河南实现后发赶超跨越的征程中,将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产生更大的全局性影响,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