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山河之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山河之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23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记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滚滚黄河,一路向东,奔腾而来,撞上吕梁山后转头南下,出军渡,过壶口,下龙门,在地图上清晰地刻画出山西的西部轮廓。

  山河之撞,石破天惊,不只为山西划界,更撞出了表里山河的灵气,撞出了三晋大地的性格。

  也许正是这种灵气,创造了这片土地上的无数奇迹,从黄河岸边点燃中华文明的第一把圣火,到佐证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陶寺遗址,再到明清晋商曾经“汇通天下”的辉煌,无不令人仰止。

  也许性格决定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爬坡过坎,一路前行,回头看时,猛然发现,这不正是那种特有性格所造就的吗?

  (一)

  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的起点。此时,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显得平静温顺,然而内心深处却激流滚滚,块垒迭出。

山河之撞

太原迎泽公园 贺子毅摄/光明图片

  如同改革开放之初,当那份《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出台时,山西为自己绘制了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蓝图。

  三晋大地没有辜负这份蓝图。从那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代走来,山西创造了无数辉煌。

  山西常以“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为荣。据统计,70年间,山西累计开采煤炭约190亿吨,外调约130亿吨。

  随着时代变迁,多年“重结构”的发展下,山西“累了”。曾经的好风光,一度变得满目疮痍;从前蓝莹莹的天空,戴上了“黑帽子”;哗啦啦的汾河水,也不再清澈甘甜……

  痛心之余,山西开始反思。转型,成为不二选择。

  (二)

  经过千里跋涉,黄河来到了吕梁山南端。这里山大谷深、塬岭相连,它似乎知道前方将是一场殊死搏杀……

  面对资源型地区转型这个世界难题,山西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吗?

山河之撞

在山西偏关老牛湾景区拍摄的黄河美景。 薛俊摄/光明图片

  从新石器、铁器、煤炭等最早使用,到战国时期率先变法图强,再到改革开放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块农耕文明最早兴起土地上一直有着革旧鼎新的优秀传统。

  这份基因决定了转型面前,山西不会退缩。

  从经济结构调整一路走来,山西经历了无数风雨和考验,有人说经济结构越调越重,有人说陷入了“资源诅咒”的怪圈,但是转型信念从未动摇,决心一直坚定。

  这是一份“山西特产”。70年来,右玉的历届县委县政府带着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把一个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铸就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

  正是这种执着,山西转型迎来机遇。在经历了数次“转型之痛”后,山西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转型之路。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一次山西没有再让机会从指尖溜走,明确了“能源革命排头兵”“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定位,走上了一条壮大新产业,汇聚新能源,打造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

山河之撞

数据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三)

  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仔细看黄河曲连环,湾套湾,百折不回,永远向前。

  山西的新转型之路,走起来很艰难,却很扎实。

  无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还是能源革命排头兵,没有创新一切都玩不转。

  一部科幻作品《三体》,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找信心与智慧的山西人,终于有了现实“偶像”。

  人们再不必怀疑这片土地上拥有的想象力。当太钢研发出“笔尖钢”、生产出全球最宽最薄“手撕钢”时;当百度在阳泉市建成亚洲最大的大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基地时;当潞安集团从按吨卖煤到论克卖油,由“卖炭翁”变身“卖油郎”时……山西放声高呼“我们不只有历史的辉煌”。

  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山西煤炭产业走上“减、优、绿”之路,3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近9000万吨,煤矿数量首次降到1000座以内,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57%;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突破30%,光伏发电基地规模全国第一。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服务业已然成为山西经济第一大产业,连续4年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一煤独大的格局已经改变。

山河之撞

山西汾阳贾家庄利用村办水泥厂废弃厂房改建的种子影院。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摄/光明图片

  新转型给山西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2018年,山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

  (四)

  听着传唱百年的“走西口”那凄婉的声腔,飘荡在九曲连环的河面上,弥漫着一种离别的苍凉,感受到一份创业求存的决心。

  山西人的骨子里从来就有走出大山阻隔的冲动,回首500年晋商发展史,可以说,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商帮创业史,更是一部恢宏壮阔的山西开放史。

  如果说,示范区建设和能源革命是山西新转型的重头戏,那么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就是这部戏的“高潮”。能否走出去、能否引进来,成为检验山西新转型成败的关键。

  这一次山西交出的答卷足够惊艳。

山河之撞

太原双塔景区 王瑞瑞摄/光明图片

  山西率先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用一纸承诺代替一筐材料,企业自行办理的审批事项压减80%。

  来自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一组数据显示,承诺制改革前一年,当地出走企业近1000户;改革以来,新增入驻企业4000余户。

  2018年,全省进出口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倍,已有30余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来山西投资。

  一年里,山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翻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0倍。

  同时,山西品牌产品正不断走出国门,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平遥国际电影节影响越来越大。内陆的山西,已经走向开放的前沿。

  汹涌的黄河水,奔流不息,撞击着群峰耸立的吕梁山,这水与石的较量,成就了美丽雄奇的千里黄河画廊,塑造了这一方人的性格,并见证着这里昨天、今天、明天发生的一切。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3日 06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