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通讯员 胡亚
今年主汛期以来(6月1日至7月9日),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频繁(7次),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及广西北部等地区域平均降水量(476.3毫米)比常年同期(315.4毫米)偏多5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特别是7月7日至9日,南方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江西、广西等地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200毫米以上的区域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面对异常严峻的强降雨天气,两地各级气象部门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要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在打通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方面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广西、江西气象部门的工作,是中国气象局近期在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缩影。自中国气象局党组6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各级气象部门精心组织部署,推动全国气象部门在汛期扎实有效开展主题教育,针对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取得了明显成效。
6月9日5时,一阵阵急促的敲锣声和呼叫声打破了凌晨的寂静,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市龙水镇全佳村村支书蒋吉富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带领村干部,赶在山洪泥石流到来之前,成功将井门前村250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免了群死群伤情况的发生。
时间回到4天前,6月5日8时,桂林市气象台会商室异常忙碌,工作人员听取了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天气会商,与自治区气象台会商,制作天气预报服务材料。11时,该市气象局局长薛荣康签发了《重大气象服务信息专报》。当天下午,桂林市政府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依据气象部门做出的“8日至10日有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个别站可能会出现特大暴雨”的预报,对该市的防汛抗洪工作做出部署,精准实现防灾避灾。
在江西,今年入汛以来,天气气候呈现雨季开始时间提前、降雨时空分布显著不均、降雨集中期显著偏强的特点,江西气象部门把防汛气象服务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每天两次滚动提供未来24小时逐6小时降水预报,当未来12小时降雨量达到50~80毫米时,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预报雨强、落区,结合预报降雨落区实际降雨情况,以县为单位提出此次降雨过程防御重点趋势的建议,并提前组织隐患点群众转移。
7月7日,天还没亮,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防汛工作群的信息就在不停跳动。该县气象局局长尧亚平在群内滚动更新黎川各村降雨实况和未来3小时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德胜镇集中安置12人,分散转移23人”“华山镇投亲靠友6户,15人”“日峰镇投亲靠友9户,20人”……随着数字的不断更新,黎川县防汛办涂文峰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
7月4日至7日,黎川全县平均降雨量184.1毫米,14个站点超过200毫米,县城出现严重内涝。而从4日起,该县政府就依据气象部门的预报组织各乡镇提前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并每天定点更新转移人数。
“每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来之前,市气象局会提前将预报情况在气象灾害防御群发布,我们双方进行会商后,确定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强度和落区,及时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对外进行发布。”抚州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刘国华说。
刘国华说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江西省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的大网,与该省18个部门、11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对接,实现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而在全国,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汇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很好地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气象工作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全国气象部门正以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攻坚,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实践初心、勇担使命,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坚守岗位、努力工作。